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卷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明确提出治疗感冒应分辛温、辛凉两大法则的是( C )A 《内经》B 《伤寒论》C 《丹溪心法》D 《难经》E《症因脉治》2、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拌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疗宜选用( A )A 三拗汤B 桑菊饮C 银翘散D桑杏汤 E 清燥救肺汤3、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其治疗应该酌情配合的治疗方法为( B )A 扶正固本B 安神镇心C 祛邪治标D 标本兼顾E 扶正祛邪4、郁证主要受累脏器是( D )A肾 B 脾 C 心 D 肝 E 肺5、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是( A )A 痰阻气闭B 痰饮上犯C 饮邪泛滥D 肺气上逆E淤血内结6、呕吐主要与哪些脏脏腑有关( B )A 肝、胆、胃B 肝、脾、胃C 脾、胃、肾D 肝、胆、脾E 肝、胆、肾A 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B 痰浊不化,气机壅滞C 心阳不振,肺失治节D 水湿不化,肺气失宣E 水饮上凌,心气郁闭8、当归四逆汤用于治疗何类型胸痹心痛? ( B )A 气滞心胸B 寒凝心脉C 心气不足D 心阳不足E 痰浊凝结9、肺痈的成痈期的治疗原则是( C )A 清热解毒,清肺消痈B 清肺消痈,祛痰化瘀C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D 活血化瘀,清肺消痈E 疏风清热,清热解毒10、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半身汗出,苔白,脉缓,当用( C )A 小柴胡汤B 龙胆泻肝汤C 玉屏风散D 归脾汤E 当归六黄汤11、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 )A张景岳B 朱丹溪C张仲景 D 严用和 E 李东垣12、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泻下有不消化食物,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可用( B )A 痛泻要方B 四神丸C 参苓白术散D 藿香正气散E 补中益气汤A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B 气血不足,清窍失养C 痰浊瘀血,闭阻清窍D 风火相煽,气血逆乱E 肝肾阴虚,凤阳上扰14、血淋与尿血的主要鉴别点为( D )A 尿频有无B 颜色浅深C 尿量多少D 有无尿痛E 有无排尿中断15、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为( A )A 补中益气汤B 四君子汤C 四逆汤D 归脾汤E 参附汤16、鼓胀水湿困脾证宜选用的代表方剂是( C )A附子理中汤B五苓散C实脾饮D真武汤E肾气丸17、治疗血淋实证宜用( C )A 八正散B 石苇散C 小蓟饮子D 膏淋汤E 导赤散18、癃闭的基本病理机制是( C )A 肝气郁结、疏泄异常B 肺气郁闭,水道通调失司C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D 瘀浊内停,阻塞尿道E 肺燥津伤,津液枯涸19、治疗肝肾亏损痿证的代表方剂是( A )A虎潜丸B加味二妙散C右归丸D知柏地黄丸E补阳还五汤20、胁痛的病理因素是(A )A 气滞、血瘀、湿热B 痰浊、血瘀、气滞C 寒湿、痰湿、瘀血D 阴虚、气滞、虚损E 痰热、瘀血、阴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哮病发作特点是( ABCDE )A 发作突然,缓解迅速B 多见反复发作C 气候变化及寒冷季节多发D 发前有鼻塞、喷嚏、胸闷等先兆E 发时可呈或寒或热证候2、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要症状是( ABCE )A 胃脘胀痛B 脘痛连胁C胸闷嗳气 D 脉滑E 遇郁怒加重3、《血证论》提出治血四法为( ABCE )A 消瘀B 止血C宁血 D 补气 E 补血4、消渴的主要病因有( ABCDE )A 感受外邪B 禀赋不足C 饮食失节D 情志失调E 劳欲过度5、在心悸发病过程中,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病因的是( CD )A 火毒B 水湿C 痰饮D 瘀血E 湿热6、胸痹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指( ABDE )A 血瘀B 寒凝C水湿 D 痰浊 E 气滞7、中风阳闭、阴闭的共同证候是( ACE )A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B 痰涎壅盛,静而不烦C 牙关紧闭,口噤不开D 口臭身热,呼吸气粗E 肢体痉强,大小便闭8、应用归脾汤可以治疗的病证为( ABCDE )A血虚型内伤发热B心脾两虚型郁证C气血不足型眩晕D心血不足型心悸E心脾两虚型不寐9、应分虚实进行辨证治疗的病证为( ABCD )A石淋B血淋C气淋D膏淋E劳淋10、薏苡仁汤的适应证是( ABC )A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B关节肿胀,重着不移C关节酸胀,肌肤麻木D痛处焮红灼热E舌质红,苔白厚而腻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感冒为病邪侵犯___肺卫______,辨证属于表实证。

2、哮病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____攻邪治标祛痰利气_____。

3、厥证是危急之候,__醒神回厥__是其主要的治疗原则。

4、便秘的治疗应该以___通下__为主,但绝不可单纯使用泻下药。

5、黄疸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其病机关键是__湿____。

6、治疗头痛除根据辩证论治原则外,还应根据头痛的部位,参照经络循行的路线,选择阴引经药以提高疗效,如太阳头痛可以选择__羌活、川芎、蔓荆子___。

7、水肿的基本病位在肺脾肾,病理性质有__阳水阴水_______之分。

8、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可选用__五味消毒饮_加减。

9、症见夜寐汗出,醒来自止,伴颧红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__当归六黄汤__加减治疗。

10、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加重,伴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弦数,可选用__四妙散_加减治疗。

四、解释名词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1分)其症状表现不一,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喘息不已,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肢冷汗出,甚至发为喘脱。

(2分)2、心悸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1分)多呈发作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1分)病情轻者为惊悸,病情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1分)3、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2分)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分)。

4、痹证是以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1分)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痛疼、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1分)轻者病在四肢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1分)5、水肿是以肺脾肾功能失调(1分)导致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1分)表现以头面、眼睑部、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1分)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鉴别。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1分)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肺卫表证。

(2分)内伤咳嗽多为久病,(1分)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常伴他脏见证。

(1分)2、简述血证的治疗原则。

血证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治火、治气、治血。

(2分)⑴治火:“火盛”是血证的基本病机之一,但有“实火”、“虚火”之差别,“实火”宜清热泻火,“虚火”宜滋阴降火。

(1分)⑵治气:实证宜清气降气,虚证宜补气益气。

(1分)⑶治血:根据症候辨证论治,或凉血止血、或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

(1分)3、简述黄疸病的辨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该以阴阳为纲,(1分)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1分)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

(1分)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瘀血的有无。

(1分)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和阴黄。

(1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中风病—中经络各证候的症状、治法与处方。

中风病—中经络常分3个证型辨证论治(1分)⑴风痰入络证:(1分)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骞,或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1分)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剂:真方白丸子(1分)⑵凤阳上扰证:(1分)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腻,脉弦。

(1分)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剂:天麻钩藤饮(1分)⑶阴虚风动证:(1分)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足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红苔腻,脉弦细数。

(1分)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剂:镇肝熄风汤(1分2、试述胃痛的病机和治疗原则。

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发生胃痛,正所谓“不通则痛”。

(1分)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1分)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当祛邪扶正并举。

(1分)虽有“通则不痛”之说,但决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

(1分)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1分)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1分)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1分)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1分)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1分)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

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1分)七、病案分析题(本题10分)××,男,45岁,干部。

于3月12日就诊。

主诉:发作性胸部疼痛1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胸闷,在某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疼痛缓解,但以后每因情志不畅、劳累则复发。

1周前因恼怒而致胸部疼痛、胸闷。

刻下症:、胸部疼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入夜尤甚,伴胸闷,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

要求写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调护要点。

1、诊断:胸痹(2分)2、辨证:心血瘀阻证(1分)3、治法:活血化淤、通脉止痛(1分)4、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1分)处方如下:川芎12g、桃仁15g、红花9g、赤芍12g、柴胡12g、枳壳9g、桔梗6g、牛膝15g、当归12g、生地15g、降香12g、郁金9 (3分)5、服法: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1分)6、调护:畅情志,适劳逸,节饮食。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