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子家人间要相亲相爱,领导下属间要讲忠义讲礼义,丈夫和妻子责任分工不同,内外有别,长幼间要尊卑有序,朋友间要讲诚信之德。
也就是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柔,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互相讲诚信。
此句在《礼义.昏义》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皆有论述,说的是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在封建社会时用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
尧舜:唐尧和虞舜。
二人都是古代圣君。
契:人名,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儿子。
司徒:官职名,主管教育,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教育部长。
传说在尧舜时代有一农官,名为后稷。
教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人类才得以生存繁殖。
但是光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不明白做人的道理,那就近似于动物了。
所以尧舜帝很担心,便派契担任司徒一职,教导百姓,教的便是这五种伦常教育。
学者学的也就是这些。
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
学习也要讲究方法和顺序,以下五点: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首先,要博览群书,要广泛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
问题解决后,要谨慎认真的思考,要学会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最后便是实践履行,对于所有的嘉言懿训都应当实践笃行,不能只是空谈。
学、问、思、辨,所以穷理也。
句子选自《礼记.中庸》。
文章旨在教人如何做到真诚,其中所讲的方法对后人的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世接物,亦各有要。
若要实践履行,要切实去做的事情,则从涵养德性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到处世接物,都各有要点。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言忠信,行笃敬。
言语要忠厚诚实,做事要忠厚切实慎重。
惩忿窒欲出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惩:阻止。
窒:压抑。
意为要收敛,要防范,要平息愤恨,克制情欲,端正个人品德。
迁善改过:改正过失,走上正途。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此句出自董仲舒,在《汉书》和《春秋繁露》中均有不同记载。
意为:匡扶正义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传播和广布真理也不要计较功劳和名声。
这是处事要明白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要推己及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出自《孟子》。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对别人好却得不到回报,那就要反问一下自己了。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的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会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