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 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 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 转化现象在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 菌等中被证实。
转化试验:无荚膜肺炎链球菌(ⅡR)转化为有荚 膜肺炎链球菌(ⅢS)
转化因子吸附到宿主细胞上
普遍性转导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都能介导 在噬菌体成熟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错误,误将
宿主(供体菌)染色体片段或质粒装入噬菌体内, 产生一个转导噬菌体。转导噬菌体能以正常方式 感染另一宿主菌,并将其头部的染色体注入受体 菌内。因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 任何部分,故称为普遍性转导。
第4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Bacterial heredity and variation
教学大纲
❖ 掌握内容:细菌的遗传物质;基因转移与重组方 式的种类及定义。
❖ 熟悉内容: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 遗传(heredity)
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遗传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IS可单独存在也可称为转座子的一部分。
ABCDEFG
Transposase
GFEDCBA
❖ 转座子(transposon,Tn)
长度一般超过2kb,除两端的IS外,还携带耐药性 基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等。因 此当Tn插入某一基因时,可使插入处基因完整性受到 破坏,导致染色体突变。
检测致癌物
➢ 凡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的物质都有可能是致癌物质。 ➢ Ames试验:筛选可疑致癌物
诱导组菌落数高出对照组1倍的为试验阳性
❖ 影响细菌学诊断 ❖ 细菌耐药变异与控制 ❖ 毒力变异与疾病控制 ❖ 流行病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 检测致癌物 ❖ 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 诊断困难
H→O变异:如伤寒沙门菌鞭毛 S→R变异:消失荚膜或多糖
抗原性改变 毒力下降,生化反应改变
多数细菌变异后,其表型改变很大以致难以识别,但 其基因型改变不大,可用分子杂交等方法检测特异性 DNA片段,以协助诊断。
❖ 作用:决定细菌的基因型。 ❖ 细菌染色体的特征
2.质粒(plasmid) ❖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
链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
质粒的特征
1.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
❖ 紧密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
2.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如耐药性、致病性 3.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并非细菌生命活动必须的遗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 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为诱发突变。 ➢ 诱发导突变,可以提高细菌突变率。X线、紫外线、
亚硝酸盐、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因子或被动物组 织转化后的代谢产物,对细菌均有诱变作用。
突变率 自发突变率与诱发突变率 突变与选择
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个别细菌。从菌群中找出个别 突变菌,必须将菌群放在一种利于突变菌而不利于 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中,才能将突变菌选择出来。
➢ 治疗困难:耐药菌株日益增多,预防耐药性 药敏实验 早期足量 要有一定疗程,联合用药 不要滥用
➢ 预防:减毒菌株和无毒株可制备成疫苗
卡介苗(BCG):由卡介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 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 13年传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 变异株。
第二节 细菌基因突变
❖ 突变(mutation)是指DNA碱基对的置换、插 入或缺失所致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基因突变分
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转换(transition) 颠换(transversion)
碱基置换
移码变异(transhift mutation)——插入或缺失
野生型 倒位 重复 缺失 置换 插入
转导频率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 导高(10-4)
注:由于噬菌体有宿主特异性,转导现象只发生在同种细菌内。
(四)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当噬菌体感染细菌 时,宿主菌染色体 中获得了噬菌体的 DNA片段,使其成 为溶原状态时,而 使细菌获得新的性 状。
(五)原生质体融合(protopast fusion)
半乳糖甘酶基因
γ噬菌体








生物素基因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基因转导发生的时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转导的后果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裂解期
溶原期
供体菌染色体DNA 噬菌体DNA及供体 任何部位或质粒 菌DNA的特定部位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

DNA特定部位的遗
传特性
Hale Waihona Puke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类型A~G、X代表不同的DNA片段
基因突变的规律 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 突变可以自然发生,即自发突变,可以用实验方法检 出。 自发突变——彷徨试验(fluctuation test)
彷 徨 试 验
彷徨试验证明:随机的、非定向的突变是在接触噬菌体之前 就已发生,噬菌体对突变仅起筛选而不是诱导作用。
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
影 印 试 验
影印试验证明自发的,随机的,非诱导的,药物仅起选择作用
回复突变与抑制突变
野生型与突变型 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有时突变株
经过又一次突变可恢复野生型的性状。——实质是 抑制基因。 回复突变不是基因型回复,而是表型的回复。
IS Resistance Gene(s) IS IS Resistance Gene(s) IS
4.整合子(integron,In)
整合子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 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 位。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性基因在细 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细菌的遗传物质构成细菌的基因型,在一定条件下, 特定基因实际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称为表型。
▪ 变异(variation)
在一定条件下,子代和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 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
基因改变 遗传 可逆性 外界环境 变异幅度
遗传性变异 + + -
可通过细菌间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又称 R质粒 ❖ 带有R质粒的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等G- 菌
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非接合性耐药质粒,但可通过转导 传递。
毒力质粒(Vi质粒)
❖ 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
如致病性的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耐热性肠毒素是由 ST质粒编码的。
细菌粘附定植在肠粘膜表面是由K质粒决定的。
F质粒的接合 带有F质粒的细菌有菌毛,相当于雄性菌(F+ ), 无性菌毛的无F质粒,相当于雌性菌(F- )
Donor
F+
F-
F+
F-
Recipient
F+
F+
F+
F+
F质粒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高频重组菌(Hfr)
F+
F+
Hfr
Hfr
F-
Hfr
F-
Hfr
F-
Hfr
F-
F-菌仍然是F-菌
Hfr状态终止-F质粒脱离(F’菌)
传物质 4.有转移性 接合、转化或转导
质粒的特征
1.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
❖ 紧密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
2.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 如耐药性、致病性 3.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并非细菌生命活动必须的遗
传物质 4.有转移性 接合、转化或转导
质粒的分类
根据传递方式:接合性质粒和非接合性质粒 根据质粒在宿主菌内的拷贝数:严密型质粒和松弛
个别细胞
非遗传性变异 + +
群体
第一节 细菌基因组
❖ 细菌的基因组是指染色体和染色体以外遗传物质所 携带基因的总称。这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染色体 质粒 转座因子 前噬菌体 整合子
1.细菌染色体(bacterial chromosome)
❖ 一条环状dsDNA长链,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形成 松散的网状结构。
F’
F-
F’
F-
F’
F’
F’
F’
F-菌获得新性状
F质粒
❖ F+ 、Hfr、 F′都有性菌毛,均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进 行基因的转移。
R质粒的接合
日本首先分离到抗多种药物的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 株,多重耐药性可有大肠埃希菌传给志贺菌。首次 证明R质粒的接合性传递功能。
健康人中大肠埃希菌30%~50%有R质粒,而致病 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
(三)转导(transduction)
概念: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 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 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 性状。
❖ 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 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 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 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
❖ 聚乙二醇可促使两种原生质体的融合。 ❖ 融合后的双倍体细胞可短期生存,在此期间
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基因的交换与重组,获 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
原生质体融合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按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两类: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转座子(transposon,Tn)或复合转座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