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PDF.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PDF.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作者:院办时间:2012-09-12 14:56:57点击:2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6. 毛泽东:《矛盾论》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蒋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2.《邓小平文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胡锦涛: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罗国杰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7.包连宗、黄建华:《人生的选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3年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进程和学习要求作者:院办时间:2012-09-12 14:56:08点击:147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环节,它体现了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根据教育部2005年5号、16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关意见,特对我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进程和学习要求进行改革,请各学院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课堂内总学时:153学时,学分:8.5学分;读书与社会实践学时:99学时,学分:5.5学分;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学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5学时、2.5学分);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学时、1.5学分)第三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5学时、2.5学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堂内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方式:采取百分制。

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以及课程论文等多种考试方式。

要求把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总成绩的评定(各门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具体规定各部分的比例)三、增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选修课程:为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开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开出的主要选修课如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咨询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学》、《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科学创造论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逻辑学》、《孔孟与老庄》等。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4.社会实践原则上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与学分分布1.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分为读书研讨与社会实践两部分。

读书部分(以读书心得或体会的方式考查):3学分,社会调查部分(以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查): 2.5学分,2.具体要求:淡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管理。

即:不具体规定学生选择何种课程规定的必读书目,也不规定学生搞什么类型的社会调查,只是以最后形成的文字为准。

读书部分:要求大学生在本科求学期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课程学习内容的书目自主学习,并撰写两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社会调查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是体现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方式。

要求学生利用两个寒暑假及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提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三)课堂外学时的考核与评价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通过和不通过。

取得通过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取得课堂外学分。

不通过者,不能取得课堂外学分。

五、几点说明:(一)读书心得或体会要求:第一,阅读书目可从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页思政教学一栏推荐书目中选择,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任选。

第二,每个学生必须写出两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第三,每篇读书心得或体会不得少于1500字,并且在文章的前面注明文章依据的读书篇目以及文章的出处。

第四,必须是手写稿,并用300字方格稿纸撰写。

第五,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不予通过。

(二)调查报告的要求:第一,自拟题目,报告必须注明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的时间以及调查方法。

第二,要求报告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第三,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

第四,必须是手写稿,并用300字方格稿纸撰写。

第五,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不予通过。

(三)提交时间及要求:第四学期第五周的星期三、四、五三个下午,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将每个人的三份材料收齐装订在一起(并在封面上注明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信息),交至校本部8号楼5层指导教师所在教学部(指导教师所在教学部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网上查询),过时不侯。

(四)补考的说明:第一次成绩不通过者,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考。

补考者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补做三份作业,装订在一起,交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

补考成绩合格者按照学校规定,只能以通过提交。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9月社会调查参考题目作者:院办时间:2012-04-05 00:00:00点击:977第一部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主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实践状况?(学习、应用、实效)3、农村自治状况?4、农村党支部建设状况(思想、组织、作风、制度)5、农民生活状况(衣、食、住、行、用等)6、如何人减轻农民负担?(负担状况、承受能力、减轻措施等)7、农村税费改革的状况?(进行否?结果否?经验教训等)8、乡镇企业的现状(亏?盈?前景?)9、小城镇建设的状况?(规划、目标、实施、现状等)10、农民的思想状况? (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等)11、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无?形式?内容?反映怎样?)12、农村干群关系(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号召力,凝聚力,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满意度,支持度,希望等)13、农民的法治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等)14、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时间感受)15、农民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后果、对策等)16、农民对先富者的看法?(正否?服否?仁否?义否?原因?)17、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政策、办法、措施等)18、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形式、内容、前景等)19、农民素质如何提高?20、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农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1、农民各阶层的状况?(经济、政治、组织、文化、思想等)22、农村基层政权的状况?(组织、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23、农村教育状况?(小学、中学、毛入学率,青壮年文盲率,男女辍学情况等)24、农村科技状况?(意识、投入、问题、措施等)25、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何?26、农村医疗状况如何?(机构、服务、问题、措施等)27、如何使农民增收?(种养殖结构、办企业工业、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服务业等)28、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三大文明中的模范作用)29、如何保持农村稳定?(政策、严打、整治、发展等)30、如何看待农民上访?31、农村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