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实六上《可爱的家乡》教案第一课时我的家乡我了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行总结、交流,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分享、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利用各种展示汇报方式进行总结、交流,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难点: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分享、交流意识。
三、教学准备:师生前一阶段搜集各种关于家乡的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从十月初开始进行了了解《我的家乡》的主题活动,经过制定活动方案、小组调查、分析整理几个阶段后,今天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状态迎来了本次汇报交流。
在活动期间,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首歌颂我们滕州的歌曲《荷花别样红》,想欣赏一下吗?那要注意听,歌曲中都唱出了什么呢?3、学习指导语:这首歌好听吗?你都听出了什么?(生答)是啊,巍巍龙泉塔,清清微湖水,我们的家乡多美啊!你们在前一阶段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调查的?课堂预设:1、实地调查2、访谈自己的父母及身边长辈3、翻阅书籍4、上网查找5、4、学习指导语:你们可真有办法!下面就把你们的收获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可爱的家乡吧!(师板书课题:我的家乡我了解)【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并以歌曲引入课题,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些了解。
】(二)汇报活动1、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2、分小组汇报史地小组汇报:汇报内容:介绍德州的政区分布、人口、历史……学习指导语:德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汇报内容:展示家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变化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相互交流、聆听别人的汇报,让学生养成做事情一定要有准备,有计划的习惯,从而更加完善自我,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活动小结: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回顾本次展示,你一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让我们进入反思长廊,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吧!1、根据各小组和同学们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同学们投票评选出综合实践活动“优胜小组”(3个)、“创新之星”(3名)。
2、“实话实说”: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收获了什么?(生说)学习指导语:同学们,看到你们今天精彩的汇报,老师感到这次实践活动是成功的,我发现:同学们很会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配合的很默契,效率很高。
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励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去调查了解,去实践体验,去收获属于我们的快乐!【设计意图:本环节对学生的鼓舞很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节课深入了解家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板书设计:(课堂中将会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第二课时我的家乡我来夸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难点: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非常辽阔,请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生说)(师相机补充出示部分相关图片(二)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也是闻名全国,众所周知的,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设计意图:由祖国这个“大家”到家乡这个“小家”的过渡,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特(物)产。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师相机出示图片)3、编儿歌。
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
家乡产什么?产土豆,产大葱,产大蒜,产凤梨……”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4、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
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学习指导语: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出示课件,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相关图片,师也可加以补充),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4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3、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吗?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推销家乡物产。
1、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出示课件)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构建,才能真正达成“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一目标。
】学习指导语: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5、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板书设计:(课堂中将会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第三课时我做家乡小导游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模拟家乡小导游的情境形式,整理家乡的资料,学会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展推介家乡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提高服务家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整理,熟悉家乡的旅游资源。
难点:模拟导游推介家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或通过网络查找家乡的历史沿革、古建筑物、美食小吃和未来发展等资料,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确定专题(一)导入活动学习指导语: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了解滕州!要想当好一名导游,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导游,(出示导游概念:导游即引导游览,让游客感受山水之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游客食、宿、行等各方面帮助,并解决旅游途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人。
导游分为中文导游和外语导游。
)那么,怎样当一个小导游?让我们看看小导游是怎么做的吧?(播放有关专业导游的视频)【设计意图:以了解导游、并播放专业导游的视频引出本课教学目标,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极大调动起来。
】(二)确定专题1、学习指导语:优秀的导游大多待人热情、语言风趣、知识广博,当好一名小导游,也有一个学习、磨练、积累的过程。
成功地导游家乡,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
你想成为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导游吗?你最想向客人介绍哪一方面的内容呢?2、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3、全班讨论填写小组专题介绍的资料。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专题小组(二)讨论、撰写专题介绍资料。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分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汇报结果(一)小组汇报交流1、小组汇报各自研究的专题介绍资料。
2、全班交流,试做小导游。
(1)历史沿革组:展示有关家乡历史的照片、实物、文字等。
学生代表发言(2)古建筑物组:介绍博物馆、龙泉塔等古代建筑物。
学生代表发言(3)美食小吃组:介绍有关家乡美食的图片、实物等。
学生代表发言(4)未来发展组:展示近年来家乡发展变化的图片、文字等。
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予以点拨、引导。
4、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颁奖:(出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上镜奖、最佳口才奖……)【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实践活动和对其表现进行颁奖活动,除了让学生比较圆满的汇报各自研究的专题介绍资料外,更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感,是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
】(二)整理归纳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制作成网页。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3、教师小结:以上的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的家乡,同学们,作为山东滕州的一员,我们接下来该如何为建设美丽的家乡添砖加瓦?(学生发表意见)说得很好,愿你们在家乡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三)征集家乡广告语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也让我们的家乡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我们一起来为家乡宣传吧!附:板书设计(课堂中将会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第四课时我让家乡更美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接触自然、社会,丰富对自然的认识,了解家乡环境的现状,增强环保意识,学习一些环保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接触自然、社会,丰富对自然的认识,了解家乡环境的现状,增强环保意识,学习一些环保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同学们收集的有关家乡的风光图片、视频、诗歌、统计表等。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家乡的美丽风光1、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滕州被誉为“孔孟之乡”,家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最美最亲的。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家乡的风光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饱眼福吧!2、展示滕州风光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家乡美》。
3、谈欣赏家乡风光后的感受。
(二)汇报家乡的环境问题1、教师引出环境问题,引发学生交流。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如此可爱,怎能不让我们由衷地热爱她呢?但是,现在由于一些人的环保意识淡薄,使家乡的“美丽容颜”正在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