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PPT
NENU.PHY
课堂观察
5
问题与展望
NENU.PHY
对课堂观察的思考
1.观察理论的指导性 2.观察主题的局部性 3.观察量表的科学性 4.观察团队的合作性 5.观察结论的推广性
NENU.PHY
NENU.PHY
3.1 课堂观察的工具
(2)课堂观察记录单
1.拟订提纲进行观察。 例如: 观察的重点:问题导入(新课导入) 观察提纲:(1)问题空间是否适度? (2)问题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指向性? (4)问题的可操作性如何? 观察对象:不同地区的三位任课教师。 课堂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
NENU.PHY
3.3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四步 课堂观察成果展示 论文 研究日志 研究报告 报告会
NENU.PHY
NENU.PHY
课堂观察
4
工具与使用
NENU.PHY
3.1 课堂观察的工具
课堂观察量表: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介绍
NENU.PHY
NENU.PHY
1 1 2 3 4 5 6
NENU.PHY
2.2 课堂观察的特点
目的性 理论性 系统性 选择性
现场性
NENU.PHY
课堂观察
3
内容与步骤
NENU.PHY
3.1 课堂观察的内容
教师行为: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材运用,教 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的教学机 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风格等。 学生行为: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参与程度,学 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 非学习行为等。 课堂环境:课堂氛围,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NENU.PHY
不足
首先它只反映重视口语行为,不能反映出实验、板书、教 学媒体的使用等非口语行为,而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 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有7个类别),忽视学 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只有2个类别),这样我们就 无法全面地了解课堂中学生的行为; 分析系统所转化后的变量数据,虽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 风格,也可以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但是无法回溯分析 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的。
NENU.PHY
我们在采取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进行课堂观察时,往往结 合性质的观察方法记录下课堂中的行为、事件、对话等, 以及观察时的感受、想法、反思和评价等。 量化的观察使我们知道这节课"是什么样子的",质的观察 使我们知道这节课"还可以是什么样子",从而把两者结合 起来就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并提出有意 义的评价和具体的建议。
NENU.PHY
师生对话
1.话语权 2.对话方式
NENU.PHY
话语权
事件主体 教师 事件编码 事件描述 1.表扬与鼓励------参考爱默观察系统和弗兰德斯相互作用分析系统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与鼓励,包括善意玩笑和“嗯、 哼”点头等鼓励学生说下去。
课堂言语分析系统
2.接受并采纳学生意见
3.提问 4.讲授
NENU.PHY
(2)课堂观察量表
开发的一些观察量表展示
《师生话语》系列观察表
《课堂提问》系列观察表
NENU.PHY
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题: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上 课 人: 观 察 人: 观察点: 使用范围: 观察目的:
NENU.PHY
做一做
1.选择观察点 2.选择观察工具 3.记录原始数据 4.数据整理 5.形成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
量化的课堂观察: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
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
观察更具可操作性。
质性的课堂观察: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个人
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
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 察。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
1960年弗兰德斯(N.A.Flanders)“互动分类系统”, 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 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 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抓 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为人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NENU.PHY
1.提问方式 2.理答方式 3.提问质量 4.提问效果
NENU.PHY
做一做
1.选择观察点 2.选择观察工具 3.记录原始数据 4.数据整理 5.形成观察报告
NENU.PHY
(3)课堂教学录像分析
课堂教学录像观察分析的步骤: (1)建立课堂录像带分析的编码系统; (2)将录像带转化为数字化文件,便于分析软件的处理; (3)根据编码系统对课堂教学的各种特征进行编码; (4)对编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根据初步的分析结果进行二次分析; (6)生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
NENU.PHY
主要内容
1 2 3 4 5
起源与涵义 意义与特点 内容与步骤 工具与使用 问题与展望
NENU.PHY
感受课堂观察 《磁场》
NENU.PHY
课堂观察
1
起源与涵义
NENU.PHY
1.1 起源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提出的 “互动过程分析”理论,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 研究的序幕。
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活动
专业的视角 专业的工具
专业的记录
专业的分析 专业的反思
NENU.PHY
课堂观察
2
意义与特点
NENU.PHY
2.1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能够真实地反映课堂问题 课堂观察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 展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学评价提供较 为客观的依据 课堂观察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3.3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二步 课堂现场观察。 到课堂现场后,观察者: 首先要根据观察的任务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其次,根据准备的观察工具和观察前的分工,采用定量或 定性的记录方式获取真实详细的课堂观察资料。
NENU.PHY
3.3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三步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与讨论 课堂观察后尽快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开展讨论,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执教者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谈论授课体验和心得; 二是观察者立足观察记录数据(或课堂录音录像),发表自 己的看法,如教学优点及不足等; 三是在研讨的基础上确定执教者应继续发扬的优点及以后 努力改进的方向。
第一步 设计观察计划
(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首先,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视角,寻找合适的观察 点。 其次,在参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观察点开发观察记 录工具(观察量表),选择记录方式。 观察过程中若需要多位观察者合作,观察前应提前商议, 根据观察者的兴趣或需要明确分工。
NENU.PHY
课堂观察需要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 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 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 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 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 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NENU.PHY
势。
NENU.PHY
1.2 课堂观察的涵义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 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 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 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 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 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 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5.指令 6.批评或维护权威 学生 7.应答性反映 8.主动说话
9.沉默 10.混乱
NENU.PHY
1 1 2 3 4 5 6
2
课堂言语观察量表
3
4
5
6
7
8
9
10
7
...
100
选取5分钟(300秒)为观察时间,以3秒为观察间隔单位,进行课堂言语观察。
NENU.PHY
2.对话方式
NENU.PHY
课堂提问
NENU.PHY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
确定观察行为、 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 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 不同行为构成。
NENU.PHY
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 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 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肯定学生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若教师更多 地说总结的想法则归入4.
基于教师的想法提出的内容或程度方面的问题,期望 学生回答。 提供与课程有关的事实、观点,表达教师自己的想法 或做出解释,或援引权威(不是学生)的观点。 提出学生能够遵从的命令、指令或要求,以期学生照 办。 明言正告,使学生不可接受的行为变为可接受行为; 斥责学生,并说明理由;强调自身权威性。 学生应老师要求表达自己想法、阐述问题,学生表达 自己的想法受到限定范围。 主动表明自己观点、看法;或向老师、同学发问;或 引出新话题,内容可能超过老师限定范围。
NENU.PHY
3.2 观察主题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