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08
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一、说明
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普通昆虫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普通昆虫学(上)》理论教学相匹配的。

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验证讲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实验一昆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昆虫的饲养,初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学习饲养昆虫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
常见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的活体成虫、蛹、幼虫或卵、光照培养箱、罐头瓶、试管、镊子、养虫笼、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相应饲料等。

三、内容与步骤
1.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
2.户外采集常见昆虫的活体标本,每组采集2-3种昆虫,每种昆虫采集10-20头置于罐头瓶或养虫笼内,放置在25℃的培养箱内饲养;
3.查阅采集到昆虫饲养的饲料及方法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各虫态昆虫(卵、幼虫、蛹)进行饲养观察,保持好温湿度,定期更换饲料,及时清理养虫盒,每天记录昆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变化,如体长、体色的变化;蜕皮次数;相邻两次蜕皮经历的天数;虫态的变化;各虫态经历的天数;成虫的交配情况;雌虫的产卵量、产卵期等。

五、问题讨论
1.说明饲养昆虫经历哪些虫态;
2.说明饲养昆虫在脱皮前后的变化及脱皮次数;
3.描述所饲养昆虫的取食、产卵或交尾等习性。

实验二昆虫纲的特征
附:双目实体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纲的特征与体躯的基本构造;了解昆虫纲与节肢动物其他近缘纲的区别;学会熟练使用双目实体显微镜。

二、材料和用具
蝗虫、虾、蜘蛛、蜈蚣、马陆等浸渍或干制标本;蝗虫体躯解剖模型;
双目实体显微镜、培养皿、镊子、解剖针、放大镜。

三、内容与步骤
1.详细了解双目实体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
2.练习使用双目实体显微镜
3.仔细观察蝗虫,掌握昆虫纲的形态特征与体躯的基本构造;
4.观察对虾、蜘蛛、蜈蚣、马陆等,了解昆虫纲与节肢动物其他近缘纲的区别;
四、问题讨论:
1.使用解剖镜需注意什么?
2.什么是昆虫?列举常见的昆虫。

实验三头壳的构造及触角
3.观察蝗虫头部外形,掌握昆虫头壳构造;
4.观察蝗虫、步甲及蝽象口器的着生情况,了解昆虫头式的类型.
一、目的
掌握昆虫头壳的基本构造;掌握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掌握头式的类型。

二、材料和用具
蝗虫、蝉或蝽象、步甲针插标本或浸渍标本;
各种触角类型的玻片标本;
双目实体显微镜、培养皿、解剖针、载玻片等。

三、内容与步骤
1.观察蝗虫头壳,找出其上的各种沟;指出头壳上的各个区。

2.观察蝗虫、蝉或蝽象、步甲,各属于哪种头式;
3.观察各种触角玻片标本,掌握其特点。

四、问题讨论
1.如何辨别蝗虫头壳上的沟及区?
2.区列举常见昆虫的触角类型。

实验四昆虫的口器
一、实验目的
掌握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了解嚼吸、虹吸、锉吸、舐吸式口器及幼虫的口器的特点。

二、材料和用具
蝗虫、蝉浸渍标本;
蝗虫、蝉、蜜蜂、家蝇、蛾类口器解剖标本、蓟马玻片标本、蚜狮、鳞翅目幼虫口器玻片标本。

双目实体显微镜、培养皿、解剖针、载玻片。

三、内容与步骤
1.解剖蝗虫口器。

2.解剖蝉口器。

3.在双目实体显微镜下观察以下昆虫口器:蜜蜂、蛾类口器玻片标本、蓟马玻片标本、蚜狮、
鳞翅目幼虫口器玻片标本。

四、问题讨论
1.咀嚼式口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有何不同?
2.说出其他口器类型的代表昆虫,这些昆虫口器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实验五昆虫的胸部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掌握胸足的构造与变化类型,掌握翅的构造与类型。

二、材料和用具
蝗虫浸渍标本;蛾类、蝶类、甲虫、蝇类(或蚊类)、螳螂、蝼蛄、龙虱、蜜蜂等盒装标本(或浸渍标本及针插标本)。

石蛾翅脉玻片标本。

双目实体显微镜、镊子、放大镜、解剖剪。

三、内容与步骤
1.观察蝗虫胸部,掌握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了背板、侧板和腹板的结构;
2.观察蝗虫胸足,掌握胸足的基本构造,观察所示昆虫的足,掌握足的变化类型。

3.观察蝗虫后翅,掌握翅的基本结构;观察所示昆虫的翅,掌握翅的变化类型。

4.观察所示标本,掌握翅的连锁类型。

5.观察石蛾翅脉的玻片标本掌握昆虫的脉序。

四、问题讨论
1.什么是具翅胸节?
2.列举常见昆虫足的类型。

3.列举常见翅的类型。

实验六昆虫的腹部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附肢。

二、材料和用具
雌雄蝗虫、豆虫浸渍标本,蜉蝣、蠼螋针插标本;
解剖镜、放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

三、内容与步骤
1.观察蝗虫腹部,掌握腹部的基本结构。

2.观察雌雄蝗虫的外生殖器,掌握其构造。

3.观察蝗虫、蜉蝣、蠼螋的尾须。

4.观察豆虫的腹足。

四、问题讨论
昆虫腹部有哪些附肢?
实验七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类型,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重要的生物学习性。

二、材料和设备
1.蝗虫、蜻蜓、鳞翅目昆虫的生活史标本:;
2.各种卵的标本;
3.蝇类、鳞翅目幼虫及蛴螬;
4.蝇类、鳞翅目昆虫雌雄、天牛的蛹;
5.生物学习性和特点:蜜蜂和食蚜蝇、蓝目天蛾、舞毒蛾雌雄、黄斑卷叶蛾。

6.培养皿、镊子、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

三、内容步骤
1.观察蝗虫、蜻蜓、鳞翅目昆虫等的生活史标本,了解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特点;
2.通过对所示各种昆虫卵、幼虫、蛹的观察了解其常见类型;
3.通过观察了解蜜蜂和食蚜蝇之间的拟态关系,观察蓝目天蛾加深对警戒色含义的理解,观察舞毒蛾雌雄性的区别了解二型现象;观察黄斑卷叶蛾的冬型和夏型个体了解多型现
象。

四、问题讨论:
1.说明常见昆虫卵、幼虫及蛹的类型;
2.昆虫各种习性有哪些生物学意义?
实验八昆虫的消化、排泄、循环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解剖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掌握昆虫的消化道的构造,观察马氏管和背血管。

二、材料和用具
蝗虫(雌、雄)活体或浸渍标本或冰冻标本;
蜡盘、解剖针、显微镜、解剖剪、放大镜、镊子等。

三、内容与步骤
1.每两名同学一组,解剖雌雄性蝗虫各一头;
2.观察背血管;
3. 观察消化道的构造;
4. 观察马氏管的着生位置及数量。

四、问题讨论
蝗虫的消化道由哪几部分组成?马氏管着生在什么部位?
实验九昆虫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解剖掌握昆虫呼吸、神经系统的一般构造。

二、材料和用具
豆虫、蝗虫浸渍标本、家蚕气管系统玻片标本;
蜡盘、解剖针、显微镜、解剖剪、放大镜、镊子等。

三、内容与步骤
1.解剖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观察脑及神经节的构造,了解神经的分布,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观察蝗虫胸部及家蚕幼虫气门的结构;
四、问题讨论
1.昆虫的气管是怎样分布的?
2.说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实验十昆虫的生殖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雌雄生殖器官的解剖,掌握昆虫生殖器官的构造。

二、材料和用具
雌雄蝗虫冰冻或浸渍标本
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蜡盘、昆虫针、镊子、解剖剪。

三、内容与步骤
1.解剖雌性蝗虫,观察卵巢、生殖管、附腺等;
2.解剖雄性蝗虫,观察精巢、生殖管、附腺等。

四、问题讨论
昆虫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求等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昆虫学基本的操作技能情况,对实验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

考勤10%、平时实验报告等50%、期末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