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午流注针法浅析

子午流注针法浅析

子午流注针法浅析
【摘要】子午流注针法是针灸医学领域中的一种独特针法,以“天人相应”为其理论基础,结合人体经络循行、气血周流灌注的原理,配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而形成的,以“时间”为条件的独特针法。

子午流注一道,小言之,不过为针灸的一种配穴方法,大言之,则根源于五运六气,概括了整个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与其中,故可喻作“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悉秋毫”的一种针法。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针灸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1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二字,是用以代表天地、水火、春秋、日月、昼夜的符号。

在时间上表示两个极端。

用在针灸上具有时辰、方位、阴阳等含义。

首先从时辰看,一年十二个月,用“子午”分月份;一天十二个时辰,用“子午”分昼夜。

其次从方位看,《灵杸·卫气》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再者从阴阳变化看,“子”为阴盛之时,阴极必生阳,代表“一阳初升”的夜半、冬至;“午”为阳盛之时,阳极必生阴,代表“一阴初生”的中午、夏至。

“流注”从狭义上讲,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

如《诗经》所云:“如川之流,丰水东注。

”从广义上讲,“流注”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

在中医学中,古代医家讲人体的气血运行比作为流,并且以五输穴的“井、荥、输、经、合”来描述其运行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的特征,以形容经脉气血的流注过程。

正如《针灸大成》所云:“所出为井,井像水之泉;所溜为荥,荥像水之坡;所注为输,输像水之窬;所行为经,经像水之流;所入为合,合像水之归。

皆取水义也。

”称人体气血之循行为“流注”。

2子午流注的始源及意义
子午流注是根据“天人相应”学说,即根据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与自然原理变化的相对应的关系,因时制宜,选穴治疗的。

它的原理早在《内经》中就有解释,在《灵枢·本输》篇论述十二经的六十六穴时提出井、荥、输、经、合等名称,并以出、溜、注、过、行、入的不同现象,表示脉气的运行与盛衰,这就是“流注”二字的起源。

而“子午”二字对日时的作用,在《灵枢.卫气行》篇曾作了明确的说明,如:“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这说明了“子、午、卯、酉”与年日的时间关系。

关于气候时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素问·六节藏象论》更有详细阐述:“五日谓之侯,三侯为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侯亦同法。

故日: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所盛,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五常正大论》更进一步指出:“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盛,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子午流注”就
是以《内径》的理论为根据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子午流注”,从古至今,在针灸书籍中有许多记载,如《难经》、《甲乙经》和《子午经》等均有论述,并阐明了十二经的气血流注与针灸疗法的关系。

其次如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华佗不仅精通外科,且擅针灸,他对针灸的看法,一方面主张少取穴,另一方面注重侯气,认为“气至才有良效”,同“子午流注”的原则是一致的。

可见在当时针灸疗效中。

已重视气血流注的法则。

金元时期窦汉卿所撰的《针经指南》、《流注指要赋》和《六十六穴流注秘诀》等,更将流注开阖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说明。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是说人的气血升降环周规律从大地的五行水火升降规律得来的;地的水降火升是从效法天的太阳对海水的蒸发变为雨云上下升降的;天的云雨升降又效法日月阴阳道路周期升降规律得来的。

日月阴阳升降环周从大自然界自然形成的。

在人体之中,气血是循经络运转周流不息,这种周流即使流注。

在大地上水与火相互交合产生真气上下升降,一周再周亦为流注。

在天地上下空间以日为火以月为水,水火互交蒸海水变为云气,上升为云,下降为雨,上下升降一周再周也为流注。

天地云雨河海周流有节奏有季节的变化,人体的气血流注盛衰与之相应。

海水在月球引力影响下有涨潮、落潮区别,人体气血运行流注也有随之有定时盛衰。

子午流注就是效法天地日月运转所发生的人体气盛气衰现象,掌握了盛衰规律即可调理气血。

3子午流注的临床进展汇总
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220例,治愈率18·18%,好转率74.09%,总有效率92.27%。

与对照组比较,子午流注针法组疗效优于循经取穴组(P<0.01),说明子午流注针法能够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

通过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观察,提示针刺治疗后能改善微循环,恢复血液动力平衡。

子午流注规律在肝癌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穴注组显效有效率为65%,而对照组仅27%,二组差异显著(P<0.05),加用穴位注射,临床止血疗效有明显提高,子午流注针法主要是延长治疗作用。

穴注止血的可能机理为:引起血管收缩,改善肝循环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缩短凝血酶元时间,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症状的有效率为91.41%,心绞痛有效率为88.59%,对血压、心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滞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对12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患者,随机分组为:①组辨证正时辰开本经本穴,②组辨证非正时辰开本经本穴;⑧组定时开他经本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经统计处理,显效率组与有效率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因此子午流注纳子法辨症取本经本穴劳宫治疗失眠症,可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在此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李海宽《实用子午流注针法》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陈述堂《子午流注说奥》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3]朴联友《实用时间针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刘世琼、鄢卫平《掐指推算简便开穴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