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教学大纲四川大学课稿

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教学大纲四川大学课稿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妇幼法医中西医七年制医学检验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课程号:50127820 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32 学分:2第一篇总论掌握内容:寄生虫、宿主、寄生关系的概念。

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感染途径及方式、世代交替、寄生部位及移行途径。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损害、化学毒素作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宿主免疫应答的类型、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象熟悉内容: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

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病的传播及其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带虫者、隐性感染。

分布的地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学时分配:2第二篇医学原虫学原虫概论掌握内容:生理特征:运动与摄食、生殖方式的类型。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胞膜、胞质及细胞器、胞核及类型。

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掌握内容:形态及生活史特征:滋养体、包囊各期形态及发育增殖规律。

致病: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及机理,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好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理化及生物因素对阿米巴发育、增殖的影响。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及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方式。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熟悉内容:简介包囊形态特点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比较。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掌握内容:滋养体的寄生部位、增殖与传播。

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

熟悉内容:滋养体的形态。

生理盐水涂片法及培养法检查。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掌握内容:生活史特征。

寄生部位、发育增殖。

带虫状态及急性期表现。

熟悉内容:滋养体、包囊的形态。

实验诊断。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掌握内容:生活史: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红外期和红内期)及配子体的形成;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增殖。

生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营养代谢的特点及疟原虫对红细胞的影响。

致病:疟疾的潜伏期、发作、贫血、脾肿大。

疟疾肾病、凶险型疟疾及黑尿热。

先天性感染及婴幼儿疟疾疟疾的再燃与复发免疫: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疟原虫抗原特性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特点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熟悉内容:形态特征: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及鉴别;裂殖子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薄血膜涂片和厚血膜涂片的优缺点)、血清学检查。

流行:传染源、重要的传疟蚊种、易感人群、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疟疾流行的地方性与季节性。

防治:综合性防治措施、灭蚊、防蚊;根治患者和带虫者、药物预防。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掌握内容:生活史:在媒介昆虫白蛉体内的发育;在人及脊椎动物体内的发育。

致病: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病变特征及临床表现;我国黑热病的特殊表现型。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无鞭毛体及其超微结构、前鞭毛体。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骨髓穿刺物或血液涂片、培养及动物接种、皮肤活检)、血清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媒介、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特征;治疗患者、捕杀病犬、灭蛉、防蛉。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熟悉内容:弓形虫生活史特点,先天性感染和婴儿弓形虫病。

了解内容:简介弓形虫形态。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点。

学时分配:8第三篇医学蠕虫学吸虫概论掌握内容:吸虫生活史的一般规律:虫卵、幼虫的发育与增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熟悉内容:吸虫的一般形态:外形、吸盘、体壁结构与功能、内部器官(消化、生殖、排泄系统)的特点。

华枝睾吸虫(C lonorchis sinensis)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孵化与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致病:成虫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重度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大小,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特点。

虫卵、尾蚴和囊蚴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实验诊断: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查虫卵)流行与防治:我国肝吸虫病主要流行区人群感染概况。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了解内容:成虫及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及致病,实验诊断与流行环节。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掌握内容:生活史:虫卵在外界的发育,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及人体感染方式;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成虫寄主部位。

致病:典型病变发展过程,主要临床分型。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两种并殖吸虫成虫外形及内部结构的鉴别要点、虫卵、尾蚴和囊蚴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痰、粪便查虫卵,活体组织查虫体)及免疫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并殖吸虫在我国的分布概况及流行的主要因素。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产卵方式。

虫卵在肝脏和肠壁的沉积,虫卵的排出与孵化。

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增殖。

感染宿主的阶段和方式,童虫的移行和发育。

致病: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及成虫所致的损害、虫卵肉芽种的形成及其特征、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性病变、异位损害部位、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特点。

雄虫抱雌沟、睾丸;雌虫卵巢、子宫。

成虫体壁的超微结构。

虫卵、尾蚴的形态特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查虫卵;毛蚴孵化法查虫体;直肠粘膜组织压片查虫卵)及免疫诊断(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或循环抗原检测)。

免疫:虫体表面抗原及代谢抗原;免疫效应机制;伴随免疫及免疫逃避现象。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概况、血吸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简介钉螺的生态。

治疗病人和病畜、加强粪便管理、水源管理及消灭钉螺对防治血吸虫病的意义。

学时分配:6绦虫概论掌握内容:绦虫发育的一般规律,续绦期概念,营养的吸收及能量获得方式。

熟悉内容:绦虫的一般形态: 成虫的外表,头节、颈部和链体结构的特征,成虫体壁超微结构。

简介寄生人体绦虫的分类。

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牛肉绦虫(Taenia saginata)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人体感染带绦虫的方式及人体内寄生猪囊虫的原因。

致病:成虫机械性刺激及毒性反应,猪囊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两种成虫头节、链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

实验诊断:粪便涂片查虫卵或直接查孕节片,活组织检查猪囊虫。

流行与防治:绦虫病的流行与人群生活习惯的关系。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了解内容:简介形态、生活史的特征及自体感染现象、致病与病原诊断。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形态,棘球蚴结构及功能;人体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方式,棘球蚴的发育。

致病:棘球蚴的机械压迫作用;棘球蚴液的毒性作用;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

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病原检查(手术摘除棘球蚴、物理性检查、定位等)流行与防治:棘球蚴病在我国的分布及与畜牧业、皮毛加工业的关系。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了解内容:简介成虫、裂头蚴和虫卵形态特征,人体感染裂头蚴的方式及临床表现分型。

学时分配:4线虫概论掌握内容:生活史及生态:虫卵的孵化;幼虫发育的生理特征;生活史类型;外界环境因素对线虫卵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雌雄异体、成虫外形;体壁的基本结构;原体腔及内部器官(消化、生殖和排泄系统)的一般特征;虫卵卵壳的结构。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外界环境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丝状蚴的生态特点和侵袭力,人体受染方式和移行途径,十二指肠钩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致病:幼虫所致的钩蚴性皮炎和肺炎;成虫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贫血的原因和性质;异嗜症及其他症状;婴儿钩虫病。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成虫体形、口囊(钩齿或板齿)、头腺和咽管腺的结构与功能;雄虫交合伞,两种钩虫的主要鉴别特征;虫卵的形态特点。

实验诊断:饱和盐水浮聚法,试管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钩虫病的分布概况;治疗病人、粪便管理及防止感染。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及发育。

致病:幼虫所致肺炎,成虫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常见的并发症。

熟悉内容:形态特征:雌雄虫区别,唇瓣的结构。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及传染期蛔虫卵的鉴别。

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原则:蛔虫易于传播的重要因素;治疗患者。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产卵习性,人体受染方式,逆行感染现象。

致病:主要症状及异位损害。

熟悉内容:形态:成虫外形,头翼及咽管;虫卵的结构;实验诊断:;玻璃胶纸肛周拭擦法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原则:城市与乡村、儿童与成人、分散与集体之间存在不同感染率的原因;药物治疗或物理性驱虫,防止相互感染。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掌握内容: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

致病:消化道症状。

形态:成虫外形,咽管、虫卵的结构;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掌握内容:生活史:人体受染的方式,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宿主的转换。

致病: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及成囊期的病变特点和相应的临床表现(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熟悉内容:形态特征:成虫咽管的结构及杆细胞的功能,幼虫囊包的形态。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活检法查幼虫囊包)和免疫诊断。

生态分布与防治原则:治疗病人,死亡动物的处理及改变食肉方式。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掌握内容:生活史: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