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表格

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表格

i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 s= 永久组合基底附加应力: P0= 基础长: l = 基础宽 : b= △z = E
土层
Esi
(M5 7.75
b(m)
7.1 7.1 7.1 7.1 层底标高 0.78 8.91 15.41
zi(m)
a
10.8 11.4 12.7 19.2 10.5 10.5 10.5 10.5 0.9943 0.9703 0.9071 0.6687
基 础 沉 降 计 算
根据国标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第5.3.5条,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公式:
其中参数:
第 i 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按分层总合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S' 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Esi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数:n 基础中心点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 20.43 (m)
③、由于p0/Esi就相差3个数量级,所以计算得出的沉降的单位是mm,与基础输入尺寸单位m也正好相差
④、基础若无相邻建筑物影响可以直接根据左边黄色的那个单元格的数值得出变形计算深度,不用再考 的总沉降量; ⑤、压缩模量的当量值计算不用根据规范中按照积分计算,可以直接按照右边公式计算得出
降 计 算
基最终变形量公式: S=ψsS'=ψs∑ni-1(P0/Esi)(ziα-i - Zi-1α-i-1)
0.830023838
( zi ai zi1ai1 ) / ( zi ai / Esi )
i 1 i 1
n
n
后一行zi的数值不要实际土层深度值,而是根据基础宽度的大小求出的△z(右边黄色单
2得出的数值的4倍,因为表中差出的是角点下平均附加应力 来查的;
尺寸单位m也正好相差3格数量级;
' s n

n
S
(mm)
i 1
' i
S=ψ S' (mm)
Es
0.523679 0.290715 0.150918 0.141387
15.7104 8.7215 4.5275 4.2416 33.2010 4.2416 33.201 35.857 9.71
1.106698 9.709739
1.08 30 15.5 14.2 1 G s i (mm) (kpa) (m) (m) (m)
计算经验系数:ψ s=
合基底附加应力: P0= 基础长: l =
基础宽 : b= △z = F (ziα -i Zi-1α -i1) 2.3566 1.8838 2.2638 4.2416 10.7458
(P0/Esi)
1 2 3 4
4.5 6.48 15 30
2.37 4.37 7.17 16.07
6.6667 4.6296 2.0000 1.0000
4.58 12.71 19.21
Es
(z
i
i
s
z i 1 i 1 ) * p 0
' i
注意以下几点: ①、浅橙色区域为数据输入区,千万记得表格中的l,和b是基础实际长宽的1/2,最后一行zi的数值不要实 元格中的数值)的深度值; ②、表格中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的值是根据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K.0.1-2得出的数值的4倍,因 系数;而在计算沉降是基础的中心点的沉降,查表l,b的取值也是把基础分成4块来查的;
形计算深度,不用再考虑最后一层的沉降是否小于0.025倍
式计算得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