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上接第13页)
设备利用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来进行全过程优化,减少各类浪费;从存货管理创新上来降低存货占有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应收货款管理创新上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从薪酬制度创新来激活每个岗位的工作热情,形成全员创新的新局面。

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健康、稳健、快速的发展。

3.8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企业转型建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成果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创新活动的投入;因此,企业在实施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时,应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
向,推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

3.9抓好安全生产,增加安全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安全防护体系,将安全管理和教育纳入企业的常态管理,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一票否决”的企业文化;要降低生产成本,安全生产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把住安全事故关,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管理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分析郭玉静(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需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一直受国内外理论界与实业界所重视的焦点问题。

我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突出的问题有技术水平低下、母子公司关系未能理顺、集而不团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外部的经济体制不讲,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则是关键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组织结构组织优化
0引言
随着世界局势不断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运行中,传统的组织结构暴露出诸多弊端。

因此,在吸取国外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不足
1.1对企业组织结构重视不够,企业组织结构层次不清
我国企业历史仅有几十年,按照企业管理学理论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的历史更短,而且,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有的企业管理者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分析其根本,忽视了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完善。

有的企业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组织结构的完善。

一个组织如果只保持今天的眼光,今天的优点和成就,必将丧失对未来的适应力。

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维持现状,就不能在变化了的明天中生存。

未来的企业组织如何变化,朝什么方向变化,是人们关心和探索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有开拓精神的公司,都在对新的企业结构进行试验,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2组织结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由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管理结构越稳定越好,可以保持一种稳定性,生产高度有序化,效率才会高,观念的单一、僵化,引发了问题的发生。

另外,组织分工太细,系统弹性差,内部扯皮过多,资源耗费严重。

管理机构设计不科学、科室过多、副职过多,官本位思想作祟,层次重叠,犹如丛林,杂草丛生,信息流通不通畅,影响决策,业务关系复杂,职能不清,官僚作风太重,企业往往被这些无关生产,经营的锁事所连累,内耗太重,资源利用率低下,组织弹性差。

1.3组织结构不完善,对市场反应速度慢
组织结构是为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设计,对组织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买方市场下,由于需求的个性化等诸多的原因,更多的企业应该直面市场,实现直接面向顾客的自我完结型经营体制。

如GE,其“执行部制”所设立的战略经营单位,负责本执行部市场预测、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制、价格、利润、销售量、老产品的革新、技术改造和科研等等,它可以迅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来确定执行部的发展策略。

在中国,虽然买方市场早己经来到,但组织结构变革的滞后性导致了中国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实际上仍然是在卖方市场下产生的组织结构,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实行的是集权管理,所有的事情都要层层上报,然后再层层下达。

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职责,他们只对自己的职责负责,而不是对用户负责,这样的结构必然造成管理的真空,对市场的反应不可能灵敏。

2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2.1重心两极化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重点部门由过去的生产转向研究开发和市场销售,从企业经营的过程来看,企业的结构特征也正形象的由“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由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部门组成,生产部门很小,甚至没有,如耐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只保留了附加价值大的研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以及很小的生产部门,公司的部分产品的生产则外包给了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的亚洲国家来生产。

2.2外形扁平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经营控制手段都在逐渐现代化,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受到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组织结构,可以理解为高耸的、包含许多层次的组织结构,组织是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即所谓的金字塔结构。

企业越大这种高耸组织的传递链越长,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

如每个部门由于各自的利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被添加或删减,而在市场经营和竞争中,商机稍纵即逝,抢先一步就是胜利,落后半步就可能失败,信息传递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组织的不灵活和反映缓慢,很容易造成经营的失败。

因此,在当今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中,减少中间层次,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直接控制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就成为一个基本的趋势。

2.3运作柔性化
柔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生产中的柔性制造,指的是制造过程的可变性,可调整性,描述的是生产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后来,柔性就运用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可调整性,对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的适应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大大高于工业时代的速度在发生变化,企业的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及时,因此,柔性组织结构就应运而生了。

极少的企业组织是静态的。

企业中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必需持续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优势。

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必须全面但又简洁,能形象化地展现和传达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员工和企业的信息。

面对复杂快变的经济环境,企业要保持优势,获得生存发展,必须增强持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品媛.管理学原理.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5.
[2]戴文标.管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Ricky Griffin[美],刘伟译.管理学.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张玉利.管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郭跃进.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杨克斯,申琼.高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初探.改革与战略,2004,(102)12:102~104.
作者简介:郭玉静,女,1983年出生,本科,工作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初级讲师。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