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子平衡机的原理与方法PPT讲稿

转子平衡机的原理与方法PPT讲稿


n >0.7nc1
称为挠性转子。
其中, nc1 为第一阶临界转速, n 为转子的工作转速。
• 刚性转子和挠性转子有完全不同的平衡方法。 • 如能正确选择平衡平面和平衡转速,准刚性
转子常可采用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
刚性转子不平衡的形式
静不平衡
离心惯性力系有合力
偶不平衡
离心惯性力系有合力偶
动不平衡 = 静不平衡 + 偶不平 衡
画键相标记,逆转向画360º相位刻度盘。
2.测得原始振动A0(幅值和相位)。 3.在平衡平面内加试重Q,测得振动A1。
4.计算影响系数
A1 A0
Q
转速 5.按下式求得校正质量P。
P A0
单面平衡的作图解法
• 作A0和A1 ,求其差为A1- A0 。
o
P Q
o
A1 A0
A1- A0
• 量A1- A0 和 A0之间的夹角为 。 K • 把试重Q 按 的方向转动一
离心惯性力系合成为一合力和一合力偶
不平衡向两个平面的分解
刚性转子的 任意不平衡可 以向两个平面 内分解。
故刚性转子 都可以用两个 校正质量来达 到平衡。
静平衡的布置
转子
oC
水平导轨
W
水平导轨
转子
oC
滚轮架
W
滚轮架
平衡机的原理
转速
幅值 I 相位 I 幅值 II 相位 II
驱动 电机
解算

电路


相角正 角,此即为校正重的正确方位。
• 校正重 P 的大小为:
相角正
P Q
A0
A1 A0
双面平衡的布置和方法
B A
AI
幅值 相位
B II
转速
1.测原始振动A0,B0。
2.平面I 内加试重Q1,测得振动A1,B1。
3.计算影响系数
1
A1 A0 , Q1
1
B1 B0 Q1
4.平面II 内加试重Q2,测得振动A2,B2
软支承平衡机
直接检测不平衡产生的 振动 轴承刚度低、振动大, 与转子实际工作条件差 别较大 启动、停车费时,测试 时间长 需加试重调整,需试车 标定,操作较费事
一般可达 0.5 微米,高 精度的可达 0.005 微米 大批量零件的平衡 微型转子和高精度转子
单面平衡的布置和方法
A
幅值 相位
1.选择加重平面、选择测点。
转子平衡机的原理与方法课件
本章内

• 转子不平衡的原因和
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
危害
静平衡
• 转子不平衡的分类 • 刚性转子和挠性转子 • 平衡机
硬支承平衡机 软支承平衡机
单面动平衡 双面动平衡 挠性转子的平衡方法 振型平衡法 影响系数法 振型圆平衡法
转子不平衡的原因和危害
不平衡的原因 转子结构不对称。 材质不均匀,制造误差、安装误差。 运行中零部件的变形、移位、结垢、破损。 不平衡的危害 转子振动和应力大,运行不安全。 恶化环境,浪费能源。 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
• 不同转速下的响应矢
量联起来成为模态响 应圆。
• 在转子升速或降速时,
连续测量可以得到模 态响应圆。
• 临界转速对应于响应
圆的直径。
• 不平衡方向领先于临
单跨转子的模态响应圆
• 两阶临界转速对
应两个模态响应 圆。
• 不平衡在平面I,
轴承A的两个响 应圆直径夹角为 锐角;轴承B的 两个响应圆直径 夹角为钝角。
多跨转子的模态响应圆
响应圆有助于判别不平衡所在的跨和轴向位置。



I
摆架A
II
摆架B
硬支承和软支承平衡机
硬支承平衡机的摆架
软支承平衡机的摆架
硬支承和软支承平衡机的对比
比较项目
不平衡的 检测方式 平衡时的 轴承条件 平衡所需 的时间 解算电路 的调整
平衡精度
适用范围
硬支承平衡机
直接检测不平衡力
轴承刚度大,比较接 近转子实际工作条件
启动、停车快,效率 高 不需加试重调整,不 需试车标定,操作容 易 一般可达 0.5 微米,很 难进一步提高 适用性广 转子尺寸、外形经常 变化的场合 结构坚固,适用于车 间等现场
相互影响。
• 最后在工作转速下,作修正性平衡。
挠性转子的影响系数平衡法
• 为刚性转子影响系数法的直接推广。不同处在
于:
平衡转速数为 N >1 振动测点数为 M >2 校正平面数为 K >2
• 当N M < K时,方程过定。应放弃一些校正平
面。
• 当N M = K时,方程有唯一解。可求得一组校
模态响应圆(振型圆)
转子平衡的方法和设备
刚性转子
挠性转子
静平衡
影响系数法。
单面平衡 衡法)。
振型平衡法(模态平
双面平衡。
其他综合方法。
平衡设备
平衡机:专用、通用,硬支承、软支承, 卧式、
立式,机电式、计算机化,等。
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
n <0.5nc1
称为刚性转子。
0.5nc1 <n <0.7nc1 称为准刚性转子。
5.计算影响系数
2
A2 A0 , Q2
2
B2 B0 Q2
6.按下式求得校正质量P1,P2。
11PP11
2 P2 2 P2
A0 B0
不平衡的转大 子不平衡的真实分布

和方位沿轴线是
随机分布的。
需要无数个 校
正质量才能达到
理想的平衡。
这不可能, 也
转子的不平衡 按模态分解
转子的任意不 平衡可以按模态 分解。
然后,按模态 逐阶平衡。
由于模态的正 交性,各阶模态 的平衡不会相互
பைடு நூலகம்
挠性转子的模态平衡法
• 根据转子的振型选择校正平面,对应各阶模
态计算的各校正质量的比例。
• 在第一临界转速附近,平衡转子的第一阶模
态不平衡。
• 在第二临界转速附近,平衡转子的第二阶模
态不平衡,等。直到工作转速下那一阶为止。
• 由于各模态的正交性,各阶模态的平衡不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