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二)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二)


4. 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 网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供水 系统连接。
(三)给水管网的自由水头
自由水头:配水管网中的压力高出地面的水柱高 度。 要求某建筑物的自由水头必须能够使水送到 建筑物的最高用水点,且应保证取水龙头的放水 压力。其数值取决于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规定: 一层建筑为10m,二层建筑为12m;三层以上每 增加一层增加4m自由水头。
布置形式:树枝状和环状网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线构筑简单,投资少,节省 管材;但供水安全性差,管段末端因用水量少, 水质易变坏。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工矿企业初建 阶段以及人烟稀少的地区。
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可靠性高,可降低管网中的 水头损失和水锤造成的影响;但是工程投资高。 适用于:人口密集及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方 。
Q1 q1 q2 q5 q7
Q4 q9
A q2 Q2 q4 q6 Q3 q8 q10
B




ql qt
A B
qt+αql
qt+ql
A B
qt
(1-α)ql
αql


1
2
3
4 8
5
6 10
7 11 12
9

Q2 Q0 q1
Q3 q2
Q5
1
Q1
2
3
Q
城市给水工程 规划(二)
市政工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任务及工作程序 城市用水量预测 给水水源规划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规划
第四节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 二、城市取水工程设施规划 三、净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组织与功能 (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 (三)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原则
二. 给水管网布置
三. 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四. 给水管材和管网附属设施
一、输水灌渠布置
输水管(渠):分为原水输水管(渠)和净水输 水管(渠)。原水输水管(渠)是将原水从水源 地输送到水厂的管(渠)。净水输水管(渠)是 当水厂距离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输配水管网的 管(渠)。 通常输水管(渠)分为明渠和暗管两种。
2.
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或不 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净化过程,用 不同管道,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给各个 用户的给水系统。
特点: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 施难度较大。 适用于:城市或工业区中低质水所占比重较大 时和水资源紧缺的新建居住区、工业区和海岛 地区等。


3.
并联分区系统:其中由同一泵站内的低压和高压水 泵分别供给低区和高区用水。 特点:供水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给水系统的工作 情况简单,但增加了输水管长度和造价。 适用于:城区沿河岸发展而宽度较小或水源靠近高 压区时。
串联分区系统:高低两区用水均由低压泵站供给 ,高区用水在用高区泵站加压。
特点: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和 低压管,但将增加泵站造价和管理费用。 适用于:城区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延伸、供水区域 狭长、地形起伏不大、水厂又集中布置在城市一 侧的情况。
输配水工程: 输水工程:水源到水厂的管道,或仅起输水 作用的从水厂至城市管网和直接送水到用户的管 道。 配水工程:起调节加压作用的设施(配水厂 )和配水管网。配水厂包括:泵房、清水池、消 毒设备和附属建筑物等。配水管网包括各种口径 的管道及附属构筑物、高地水池和水塔。
(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
分压给水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水源向不 同高程地区供水。 特点:可减少动力费用,降低管网压力和高压 管道设备用量,供水较安全,但管理人员和总 设备较多,管理较复杂。 适用于:水源较多的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和 工业区。


4.
分区给水系统:将城市的整个给水系统,按其 布局特点结合地形分成若干子系统,每个系统 有自己的泵站、管网、水塔和服务区域。分区 给水系统又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
二、给水管网布置
(一)布置形式 (二)布置原则与管网敷设(略) (三)城市给水管网的自由水头
(一)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管网的层次:干管、(支管)、分配管 、接户管。 干管:输水给城市各地及给沿线用户供水。 支管:将干管输送的用水输送至分配管。 分配管(配水管):把干管或支管送来的水配给 接户管和消火栓。 接户管(进户管):从分配管街道用户的管线。 注意:规划中只要求布置到干管(支管)。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组织与功能
按照工作流程,城市给水系统可分为: 取水工程: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取水,并输往 水厂。工程设施包括:水源和取水构筑物及将水 从取水口提升至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净水工程:将天然水源水加以处理,符合用 户对水质的要求。工程设施包括:水厂内各种水 处理构筑物和设施,将处理水送至用户的二级泵 站。
适用于:城市化密集地区和水资源贫乏地区。
(三)布置原则
规划 经济 技术
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二、取水工程设施规划
取水工程设施包括:水源、取水点、取水构筑物 及一级泵站等。 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基本要求: 1. 位于水质好的地带 2. 施工、运营和管理维护方便 3.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4.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
5.
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 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或用作 其他车间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用水。
注意:在循环过程中所损失的水量须用新鲜水补 给,其量约为循环水量的3%~8%。
6.
区域给水系统:几个城镇或工业区集中在上 游统一取水,沿线分别供水;或在干旱或水 源贫乏地区,城镇或工业区只能远距离集中 取水。
工作程序:定线——布置 定线:选择和确定输水管线走向和具体位置。 布置:选择管线类型及根据流量、流速等选择合 适管径并确定管(渠)平面及竖向具体位置及附 属设施的设置。
输水管定线原则:
1. 2.
3. 4.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进 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输水管位置; 定线时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或规 划道路定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减少与 河流、铁路等的交叉,便于施工和维护; 选择地形和地质条件佳的地方以降低造价和 便于管理; 考虑规划中远、近期相结合。
三、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一)管网各管段计算流量及管径
(二)水力学基本知识补充
(一)管网各管段计算流量及 管径
1. 沿程流量
2. 节点流量
3. 计算流量 4. 管径确定
1. 沿程流量 干管(配水管)沿线配 送水量分为:水量较大 的集中流量和分散配水 ,如右图。 实际配水情况通常较复 杂,于是采用简化方法 计算。常用的简化方法 为比流量法(长度比流 量法和面积比流量法) 。

四、给水管材和管网附属设施
(一)给水管材 灰铸铁管、球墨铸铁、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 管、玻璃钢管 (二)泵站、水塔和水池 泵站:输送和提升水流的机械,可分为一级泵站、 二级泵站、加压泵站等。 水塔:给水系统中调节流量和保证水压的构筑物。 水池:调节水量变化,并储存消防用水。
湖泊水水质特点:水质类似江河水水质,但浑浊 度较江河水低,含藻量及含盐量较江河水高。
海水水质特点:含盐量高,且各处水质差异度小 。
(二)给水处理方法
澄清过滤和消毒: 澄清工艺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为生活 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2. 除臭和除味 3. 除铁、除锰、除氟 4. 弱化 5. 淡化和除盐
(一)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型式多样。 按水源可分为:河流、湖泊、水库、海水等取水 构筑物。 按取水方式又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其中固定 式分为岸边式、河床式等,活动式分为堤坝式和 底栏栅式等。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要注意取水口周边环境对其影 响。
(三)取水构筑物用地指标
1.

统一给水系统:根据生活饮水水质要求,由 同一管网供给给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到用 户的给水系统。 特点: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能低,水 源可谓一个或多个。 适用于:新建中小城镇、工业区、开发区及用 户较为集中,各用户对水质、水压无特殊要求 或相差不大,地形较平坦,建筑物层数差异不 大的情况。
根据《室外给排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三、净水工程设施规划
(一)原水水质特点 (二)给水处理方法 (三)给水处理厂规划
(一)原水的特点
地下水水质特点:水质清澈,不易受污染和气温 影响,水质、水温较稳定;通常含盐量和硬度较 高。 江河水水质特点:水中悬浮物和胶态杂质较多, 浑浊度普遍高于地下水,易受污染,水的色、温 、气味变化大,通常含盐量和硬度较低。
(二)布置原则和管网敷设
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注意以下几点: 1. 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 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的平 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 要求。 2. 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 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管内压力 ,以增加管道安全。 3. 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 和供水能量费用。
1.
水的冷却 7.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当水中有溶解性的有毒有机物时,用常规处 理方法无法去除,通常还要在常规处理前增加预 处理或在常规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环节。
6.
(三)给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步骤: 1. 厂址选择 2.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3. 水厂布置 4. 水厂用地
1. ① ② ③ ④


厂址选择: 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好; 考虑防洪措施; 良好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 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放方便; 交通便利,靠近电源; 考虑远近期发展需要;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域较近时,水厂通常 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当取水点距用水区 较远时可将水厂设在取水构筑物附近或设在 用水区附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