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精原细胞癌
(二)创伤 睾丸肿瘤患者有局部创伤史者较多,但创 伤不是宜接因素,而是诱因、动物实验证 明创伤是促癌因素。 (三)遗传因素 统计资料显示睾丸肿瘤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四)内分泌功能障碍 有些睾丸肿瘤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男 性乳腺发育、性早熟等,说明两者间有关。 (五)感染 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常并发睾丸 炎,是否引致睾丸癌、目前尚有争议。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 AFP、HCG在睾丸生殖细胞瘤 的诊断、 预后、治疗和随诊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LDH是晚期生殖细胞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生殖细胞瘤的血清标志物 ——————————————————————— AFP HCG LDH ——————————————————————— 精原细胞瘤 阴性 15-25% 80% 非精原细胞瘤 Ⅰ期 10-20% 10-20% Ⅱ期 20-40% 20-30% Ⅲ/Ⅳ期 40-60% 40-60% 60% ———————————————————————
睾丸精原细胞瘤
睾丸恶性肿瘤来源于睾丸生殖细胞及其支 持细胞. 95%的睾丸肿瘤为恶性,且绝大部分来
源于生殖细胞.睾丸精原细胞瘤占全部生殖细胞肿 瘤的50%。 占男性恶性肿瘤1-2%,发病率为1-2/10万男 性人口,是20-35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 瘤位于体表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早期精原细胞瘤治愈率可达95%,非精原细胞生 殖细胞瘤5年生存率约50%。由于放疗、化疗,特 别是综合治疗的迅猛发展,晚期和复发病人仍有 治愈的机会。
2.隐睾患者,表现为盆腔内或腹股沟区逐 渐增大的肿块。 盆腔原发病灶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时,会 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下肢水肿、 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3.转移症状 背痛、腰痛、腹内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 大等。转移到各部位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二)体征 检查睾丸时要用双手同时检查,两侧对 照,对比大小、重量、质地,手法要轻柔。 (1) 睾丸肿大,早期肿瘤表面光滑,晚 期可有结节,与阴囊粘连。 (2) 睾丸坚实沉重感较沉重的为患侧。 (3)透照试验不透光。 (4)其他:隐睾者肿块多在腹部或腹股沟 处;有些病人直接因转移部位肿块而就诊、 应注意阴囊的检查。
(二)肿瘤标志物 AFP、HCG在睾丸生殖细胞瘤 的诊断、预 后、治疗和随诊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LDH是晚期生殖细胞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血清浓度的高低反应肿瘤负荷、肿瘤生长率 和细胞增殖。
临床分期
I期 II期 肿瘤局限于睾丸,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膈下淋巴结转移
IIA
IIB IIC
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
除术。
精原细胞瘤的术后治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临床 分期。 放射治疗是I期和IIA-B期的标准治疗,腹腔
诊断
阴囊无痛性肿块、睾丸沉痛应警惕肿瘤,有 些肿瘤引起内分泌失调,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及 转移症状。特别是有隐睾,睾丸萎缩、增大、下 降不全和有性畸形者须注意有无变化。术后病理 检查是确诊依据。
诊 断
(一)睾丸切除术:睾丸肿瘤切除是首要的诊断和治 疗手段。经腹股沟高位睾丸切除术是唯一正确的治疗 和诊断技术。注意: (1)无论术前诊断如何,所有原发睾丸肿瘤都必须经 腹股沟切口。原因:①避免术中挤压肿瘤导致扩散 ②干扰正常淋巴引流,导致腹股沟淋巴引流 ③精索 切除不全。 未切除睾丸肿瘤之前,术中不要解剖肿瘤观察。 (2)异位生殖细胞瘤占所有生殖细胞瘤的10%,纵隔 和腹膜后是最常见的部位。
淋巴引流
浅层为睾丸鞘膜和阴囊皮肤的淋巴引流, 汇集于腹股沟淋巴结,以后经骼淋巴链上 行。
扩散途径
(1)淋巴转移: 第一站淋巴转移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转只有在级少见情况下可见.
(2)血行转移:肺转移最多见.
扩散途径
在下列情况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 a肿瘤累及睾丸鞘膜、阴囊皮肤: b腹膜后淋巴结有梗阻时,癌细胞逆流至腹 股沟; c有腹股沟和阴囊手术史。
病 理
睾
丸 肿 瘤 绒毛膜细胞癌、内胚窦癌; 分单纯型(60%)和混合型(40%) 非生殖细胞肿瘤 占5%;种类繁杂……
生殖细胞肿瘤 占95%;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常见症状阴囊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一 般生长缓慢,有沉重或下坠感。部分起病 急进展快伴有畏寒、发热及局部红肿。瘤 内出血会产生剧痛和触痛。
肿瘤最大直径2-5CM 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
III期
膈上淋巴结转移
0 ABC 无腹腔病变 腹腔淋巴结转移同II期
IV期
远处转移
L1 ≦3 肺转移灶 L2 >3肺转移灶,所有病变直径<2CM
L3 >3肺转移灶,1个或多个病变直径>2CM
H+ 肝脏转移
精原细胞瘤的治疗
所有睾丸恶性肿瘤都应经腹股沟高位睾丸切
病因 淋巴引流 转移途径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与预防
病 因
许多资料提示睾丸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睾丸创 伤、内分泌障碍、遗传与感染诸多因素有关, 但都缺乏足够证据。迄今为止,最具说服力 的是睾丸下降不全(隐睾)与睾丸肿瘤发生 的关系。
(一)隐睾和异位睾丸
恶变的机理主要是位置关系和先天发育不 良.隐睾所处的环境温度比在阴囊中高24℃,能使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引起 恶变,另一方面睾丸的先天发育不良和内 分泌失调导致睾丸下降不全,终致恶变。
淋巴引流
睾丸淋巴网分深浅二层: 深层淋巴引自睾丸实质及副睾,沿精索上行到达 腹膜后.顺腰大肌上行。于第4腰椎水平跨过输尿 管、再分支向上向内注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下 腔静脉淋巴结. 右侧终止于右肾动脉之下、腹主 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淋巴结,左侧终止于左肾 动脉、腹上动脉与左输尿管之间的淋巴结。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排除转移。 (2)静脉肾盂x线造影:观察肾盂和输尿管 是否有移位、梗阻,肾是否显影。 2.CT 腹部CT检查腹部肿块,如疑有胸部或中 枢神经系统转移时,可做胸部CT或头颅CT 检查。
3.双下肢淋巴造影 4.超声波检查 (1) 睾丸超声波检查:区别肿瘤呈囊性或实 性。 (2) 腹部超声检查:探查腹部肿块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