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所叙述的民间故事取材广阔,来源众多 (2)(一)取材于先前文人笔记 (2)(二)继承自宋元民间戏曲 (3)二.民间故事类型丰富,品类繁多 (4)(一)“三言”中的故事类型 (4)(二).故事类型在“三言”中的融合与变异 (6)三.民间故事特征解析 (7)(一)关乎现实生活的主题思想 (7)1.透过幻想故事折射出的生活理想 (7)2.通过生活故事表现出的孝悌思想 (7)(二)文本创作中的艺术特征 (8)1.语言通俗流畅,力求白描化。
(8)2.故事追求平中见奇,情节程式化。
(9)3.大团圆式结局,风格理想化。
(10)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1)简论“三言”中民间故事的类型特征摘要:“三言”中的民间故事取材广阔、来源众多,主要取材于先前的文人笔记小说以及戏曲,代表了其深厚的民众基础;同时“三言”的故事类型丰富,涵盖了动物故事、幻想故事、普通生活故事的各个方面。
本文对“三言”中的民间故事的题材来源和具体故事类型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以求阐述作者通过民间故事所要反映出的主题思想,并从语言、情节、结局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其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三言;民间故事;类型特征A Brief about the type characteristic of SanYan's folk talesliberal arts colleg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6ofGrade,2011 20111110336Abstract:The folk tales of SanYan have a lot of subject matter and sources.Their is mainly drawn from previous literati’s novels and notes or from traditional opera. And the folk tales represent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sses. The story type of SanYan is also plentiful; it is including animal stories, fantasy story and ordinary life story.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es on the folk tales' sour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the types of specific story, there will be clear elaborat the gist of SanYan that the author reveal it by folk tales. And though the language, the plot, the ending,the writing techniques and so on to analyze its artistic character.Key words: SanYan;folk tales;type characteristic中国的白话短篇小说大多是从口头文学形成的,其最初的创造者就是那些讲故事的说书人,即宋元时期的“说话”人。
经过长时间的,集众人智慧的艺术加工,后来经过了作家有意识的润饰或者改编,于是便取到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说话”人所讲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也就是市民本身或市民所熟悉的人物、故事,而说话的艺术是对民间故事的发展与提高。
冯梦龙的“三言”即《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中的内容就是对民间故事再创作,而非粗糙的民间口头文学的简陋记录。
深受儒道影响的冯梦龙在创作“三言”中虽对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了处理,但“三言”内容却始终体现着浓厚民间气息,主要表现在:一、所叙述的民间故事取材广阔,来源众多冯梦龙所撰的“三言”其内容来源有史传、历代笔记、小说以及宋元戏曲,最多最基本的则直接来自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来自现实的社会生活。
其内容是在明前期或更早就广为流传的。
但总体来说取材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一)取材于先前文人笔记“三言”中共有120个篇目,大都整理自宋话本或拟话本。
从现存宋人话本及存目来看,宋代说话有不少取材于民间故事。
所以说“三言”大部分小说内容的都是由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敷衍而成的,这些故事已经流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可以在前人的笔记文献中找到踪迹,所以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历时弥久,而经久不衰的。
如《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内容就是由文言小说《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译成的白话小说,讲述的是一白猿精在梅岭掠走了官员的妻子,后来经过紫阳真人的帮助收伏白猿精夫妻俩重新团圆的故事。
此故事有很长的渊源:东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异兽》、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宋《太平广记》这些记录古代民间神奇故事的小说集对此均有类似的记载;而本篇可能直接取材于《稽神录》中《老猿窃妇人》,而实际上这些题材就是唐宋以来在南方所盛传的民间故事。
同样改编自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的是《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其改自《李元吴江救朱蛇》(取材自宋代刘斧《青锁高议》中《朱蛇记》)。
在宋代范成大所编《吴郡志》卷四十六《异闻二》中对这一故事也有记载,刘斧曾在结尾评议说:“鱼蛇,灵物也,不可见杀,况救之乎?宜其报人也。
古之龟蛇报以之说,彰彰甚明,此不复道,未若元之事。
近而详,因笔为传。
”依据普遍观点,“近而详”应该是采取自当时的民间盛传口头故事[1]。
此故事概括而来就是:李元前去杭州的途中,见数个小孩用竹杖击打一小蛇,便从孩童手中救下这条朱蛇,在为其疗伤后,放生于草深无人处。
这条小蛇便是龙子,后李元被邀至龙宫,龙王感其救子之恩,盛情款待。
李元思归,龙王又把女儿嫁给李元。
称心为李元三窃试题,令其高中,后报恩三年腾飞而去。
这类故事,是中国流传范围最广的民间故事,虽然内容上想象奇特,但情节跌宕起伏,在表现手法上十分形象,为民间大众所喜爱。
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白娘子形象初步定型的作品便是《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在此之前广为流传的白娘子的形象是以邪恶、狡诈为特性的蛇妖,冯梦龙将蛇妖的改变为多情善良且富有人情味的白娘子将原本就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还有许多篇章都记载了明及其以前所流行的民间故事,如《醒世恒言》中《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的故事在南宋洪迈《夷坚志》——《鄂州南市女》条就有所记载,可见其影响。
可见冯梦龙在依据基本素材再创造的时候,所依据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为广大民众所熟知的并流传了相当长时间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为市井乡间人民所喜爱,因此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言”在对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便是无与伦比的。
(二)继承自宋元民间戏曲体现“三言”创作的民间特征的另外一点是,故事素材不仅选自于前人的笔记杂谈,还针对宋元戏剧来改编创作,并在小说中加入戏剧的因素,与戏曲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戏曲是一项为民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冯梦龙作为一个对戏剧资料以及戏剧演出故事十分熟悉作家及戏曲家,所以在编排“三言”时就必然会受到戏剧题材的影响。
“三言”的内容和情节在《曲海总目提要》以及《远山堂剧品》等书中已被著录,有的篇目是根据戏曲改编而成,有的在后世在后世改编成戏曲。
例如《警世通言》中《苏知县罗衫再合》其原本的故事在《太平广记》,宋代刘斧《青锁高议》以及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都有记载,但故事情节与冯梦龙所做的整理大有差异。
元代戏曲作家张国宾的《合汗衫》即《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又名《汗衫记》则与《苏知县罗衫再合》的故事发展,人物形象相吻合,带有强烈的戏剧性以及戏剧冲突。
[2]冯梦龙曾在篇末注明“至今闾里中传说苏知县报冤唱本。
”可见本篇是由民间戏曲改编而来。
另《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也是根据宋元的戏文《京娘怨燕子传书》以及罗贯中所创的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而创作的。
在这种创作中帝王将相被市民化,表现的是众多普通市民形象。
在小说中赵太祖就不像一个展现其丰功伟绩的帝王或历史英雄的传统形象,倒更像是一个义勇双全、快意恩仇的民间侠士[3]。
中国戏剧创作的巧合以及大团圆手法在冯梦龙的“三言”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喻世明言》中《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被倭寇掠去倭国多年,后在倭寇再一次侵犯中国的时候趁机脱身,却被中国军队捕获,而审讯他的两个官员正是他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于是全家团聚。
这种巧合的戏剧手法使情节快速前进,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在《苏知县罗衫再合》巧合的手法的运用也使矛盾更加激化,体现戏剧性。
故事主要写苏云夫妇乘船前去上任,在夜里突受强盗徐能袭击。
丈夫被扔进河里,大家都以为他死了。
妻子因为已经怀孕,含羞忍辱的活了下来并趁机逃出,在尼姑庵产下男孩,但又被迫抛弃婴儿。
男孩被徐能捡去为子取名为继祖,后得中进士成为大官。
偶然间遇到其生母和生父,最后徐能得到惩处,苏云一家团聚。
受害人在抛弃婴孩时一般都会留下一件白罗衫作为后来家人相认的凭证。
但苏云的儿子被仇人徐能捡去这种戏剧的巧合,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化,冲突更加明显。
可见,冯梦龙良好的戏剧基础对“三言”创作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二.民间故事类型丰富,品类繁多“三言”中所选取的故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故事类型丰富,都是从广大民众所熟识的故事中发展而来的。
“三言”对民间故事的收集在扩大古代民间故事的影响以及促进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言”所选取的故事类型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占了很大比重,因此熟悉民间故事的人即使从未读过“三言”但是在阅读“三言”的内容时也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三言”中的故事类型关于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分类已经有不少的学术专著,如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等,刘守华教授认为在民间故事的分类体系中主要有动物故事和普通民间故事等组成。
而在对动物故事的分类中主张吸收艾伯华对动物故事的分类法,将他们大致区分为“动物”以及“动物与人”两大系列;其中普通民间故事又大体区分为幻想故事与生活故事两大类。
冯梦龙所作“三言”包括动物以及普通民间故事,但其动物故事却主要是“动物与人”型故事。
因此,依据此分类方法,将“三言”篇目里的中国民间典型的故事类型统计如下:“三言”中动物与人故事多是“动物报恩”类型,在《大树坡义虎送亲》就是以“义虎报恩”为主要内容的,讲述了主人公勤自励将一老虎从陷阱中救出,老虎感其恩德,后来帮助久未还家的主人公娶回妻子的故事;《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动物报恩则是施复劝阻了要杀鸡招待自己的朱恩,半夜时众鸡忽然乱叫,引得施复下床查看,没走几步,房顶上就掉下来个车轴将床砸的粉碎,施复因此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