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主要完成人专栏介绍
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主要完成人专栏介绍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多篇被国内外权威收录;2004年4月通过科研成果鉴定,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获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等奖。
2005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主要完成人专栏介绍
项目名称:结合品种开展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示范研究
奖项:2005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主要完成人:刘焱文、陈家春、吴和珍、王光忠、陈树和、许汉林、杨艳芳、余子川、韩林涛、何再安、干国平、韩建伟、方颖、昝俊峰、刘军锋、黄崇善
项目负责人简介:刘焱文(左),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和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积累了较丰富产、学、研结合的经验,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科研成果8项,其中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开发研究了5个中药新药品种,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9篇获优秀论文奖;主持和参与编著4部。本人率领的科研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市重大项目4项,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计50人,其中7人次的学位论文获本校和湖北省优秀论文奖。
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分别对酸枣仁、当归、川芎、红花、黄姜等10多味中药的标准提取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技术参数,为其过渡到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5、本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中试平台建成后,面向中药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先后接待湖北省内外中药企业和科研单位100余次中试研究服务,为中药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数十人,并接待国内外参观人员数百人次,受到各方高度评价,有效推动和宣传了中药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在中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获奖项目简介:中药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为传统中药,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为一广布种;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用植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效果显著。本项目对牛至植物资源及其物质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开发应用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牛至药材的研究:①对牛至药材进行了全国性植物资源调查,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和GAP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对牛至的形态、粉末、显微、理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其品种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③对牛至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有效部位和主要有效成分;④制定牛至药材完善的质量标准,建立了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⑤对牛至药材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研究,为其贮存期限提供了依据;⑥进行牛至药材的GAP研究,建设了规范的种植基地,并指导农户种植。
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主要完成人专栏介绍
项目名称:中药牛至物质基础及其中药二类新药研究
奖项:200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福人药业
主要完成人:刘焱文、吴和珍、许汉林、陈树和、何再安、昝俊峰、方颖、刘军锋、杨艳芳、干国平、张秀桥、晏绿金、李伟松、邹鹏程、李捷
项目负责人简介:刘焱文(左),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和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积累了较丰富产、学、研结合的经验,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科研成果8项,其中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开发研究了5个中药新药品种,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9篇获优秀论文奖;主持和参与编著4部。本人率领的科研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市重大项目4项,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计50人,其中7人次的学位论文获本校和湖北省优秀论文奖。
2、牛至有效部位的研究:①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牛至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可实现到产业化生产;②制定了有效部位完善的质量标准,建立了指纹图谱,能有效控制其质量;③进行了体内外药效学和一般药理学研究,抗菌效果十分显著,优于同类药物,且对其他生理系统无影响;④毒理学研究表明,其急性毒性试验对小鼠的LD50为2.15g/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50倍以上,对大鼠和Beagle犬的长期毒性试验未发现明显毒性。
获奖项目简介: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其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产品仍沿用传统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本项目采用了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即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中,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在湖北省内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的中试平台。
本项目于2004年12月通过科研成果鉴定,评为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与湖北福人药业公司实施产、学、研结合,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律法规,将中药牛至的有效部位研制为原中药二类新药——肠福软胶囊,于2002年获得了SFDA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2ZL0062],现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预期2007年可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该新药品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剂型新颖,服用剂量小,较目前临床应用的同类药物具有很大的优势,投放市场后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完成了原中药二类新药“肠福软胶囊”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取得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可实现产业化生产,该新药品种于2002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批件[批件号:2002ZL0062]。
3、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完成了原中药二类新药“地乌风湿胶囊”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取得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可实现产业化生产,该新药品种于2004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4ZL0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