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建筑设计5题目《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学班级1103姓名安刚任课教师陈铭2014 年12 月20 日二、资料调研1.高层概况高层住宅特点(1)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住宅容积率系指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节约城市土地。
(2)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6)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高层住宅带来的问题①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因此有近l/3的住宅朝向不好。
②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
而高层住宅的售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③人们远离了大地,生活在"空中鸽笼"中,儿童和老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而且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④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高层住宅的楼群风等。
⑤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
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2.建筑规范(1)电梯和楼梯楼梯设置要求:安全、方便《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在板式住宅中,要注意每部楼梯服务的面积及两部楼梯问的距离;在塔式住宅中,楼梯、电梯核心布局较为紧凑,可以采用一部剪刀楼梯,以取得两个方向的疏散。
(2)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一类建筑:19二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 1500m2/区(3)防火分区每一防火区应具有两个安全疏散口,以保证双向疏散。
层以上的塔式高层住宅应设两个安全出口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3.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人口处应没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面积应不小于,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单元式住宅4.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
层一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塔式住宅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结合《住宅设计规范》关于高层住宅设置电梯数量的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二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二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二部防烟楼梯(4)安全疏散间距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为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房间距最近的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
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房间距安全出入口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
疏散通道宜直接采光和通风,若无直接自然通风见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各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设管机械排烟设施。
在建筑底部出口处不能与底层商店、地下室、锅炉房的出入口混合使用。
3.高层住宅平面类型(1)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2)长廊式高层住宅(3)塔式住宅(4)跃廊式高层住宅由于高层住宅外部体型的不同,高层住宅可分为塔式和板式两种类型。
(1)单元组合式住宅以单元组合成为一栋建筑,单元内各户以电梯、楼梯为核心布置。
楼梯与电梯组合在一起或相距不远,以楼梯作为电梯的辅助工具,组成垂直交通枢纽。
单元组合式高层住宅平面形式很多,为提高电梯使用效率,增加外墙采光面,照顾朝向及建筑体型的美观等,平面形状可有多种变化。
常见的有矩形、T形、十字形、Y形及Z形等。
(2)长廊式高层住宅(一)长内廊高层住宅各户在内廊两侧布置,可以经济利用通道,使电梯服务户数增多内廊方案一般可分为四种:(1)一字形走道 (2)L形走道 (3)U形走道(4) Y形、十字形走道袋形走道应注意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二)长外廊高层住宅以长外廊作为水平的交通通道,可以增加电梯的服务户数,其他优、缺点与多层长外廊住宅相似。
由于建筑的高层风力很大,敞外廊不避风雨,故一般都将外廊封闭。
如把楼梯、电梯间成组布置成几个独立单元,可以利用外廊作为安全疏散的通道。
(3)塔式住宅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位宅。
这种类型住宅是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
这种住宅的特点是能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复杂的基地:在住宅群中,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他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遮档,可以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住宅组团,使街景更为生动。
由于其造型挺拔,易形成对景,若选址恰当,可有效地改善城市天际线。
塔式住宅内部空间组织比较紧凑,采光面多。
通风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经常采用。
塔式住宅的形式较多。
我北方大部分地区因需要较好的日照,经常采用T形、Y形、H形、V字形、蝶形等;而华南地区因需要建筑之间的通风,则较多采用双十字形、井字形等。
另外塔式住宅还有十字形、五角形及圆形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几何形状。
1.什么是单元式高层什么是塔式建筑单元式高层建筑和塔式高层建筑的不同可以参考单元式高层住宅和塔式高层住宅的差别。
简单的说就是多个单元和独立单元的差别。
概念界定:《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03关于”高层住宅“的界定还是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03 。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 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关于”住宅单元“和”套“的界定要看《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2.0.4 套 dwelling space 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辨析:“单元式高层建筑”和“塔式高层建筑”这两个概念是专门针对在高层建筑而界定的术语。
概念界定的核心是单元的个数。
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95的角度分析,主要差别在于单元式高层建筑各个单元间可以通过楼顶或是连接廊连通多了一条逃生通道,而塔式高层建筑是独立的单元,因而塔式高层的建安规定更严格一点。
两个“塔式”可以搭接在一起算单元式高层。
只一个单元式的高层只能算塔式。
需要注意的是“点式建筑”或”塔式建筑“与“条式建筑”或”板式建筑“的概念有时是从建筑形态角度讲的。
如《民用建筑技术措施》板式建筑:指主要朝向建筑长度大于次要朝向建筑长度2倍以上的建筑。
塔式建筑:指长高比小于1的建筑,塔式建筑的各朝向均为长边。
单元式高层建筑相比塔式的好处是朝向好,通风好,容易做到两个以上逃生通道之间距离较远。
缺点是阴影太宽,不利于后楼采光。
塔式高层建筑的好处是便于电梯成组布置,阴影窄。
成组布置电梯利于更好共享电梯资源。
满足《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中4.1.1 住宅日照标准的规定仅仅靠前楼顶采光肯定不行,现在多数楼盘特别是北方高纬地区即便正午前楼挡后楼低层的光也是一定的,必须利用楼缝来采光。
塔式的阴影窄,利于低层居民楼缝采光。
个人觉得11层以下一梯两户的单元式高层优势明显。
18-30层两梯若干户的塔式比较有优势。
30层以上那种搭在一起的单元式高层略有优势。
2.建筑退线附图4-1建筑高度20米以下(含20米)条式建筑间距示意图H-建筑高度 D1-纵墙面之间间距 D2-山墙面之间间距 D3-纵墙面和山墙面之间间距当H≤20m时,D1≥; D2≥10m; D3≥14m附图4-2建筑高度20米以上(不含20米)条式建筑间距示意图H-建筑高度 D1-纵墙面之间间距 D2-山墙面之间间距D3-纵墙面和南北向山墙面之间间距 D4-纵墙面和东西向山墙面之间间距当H>20m时,20m×+(H-20)×≤D1≤55m;D2≥20m; D3≥24m; D4≥20m附图4-3建筑高度20米以上的条式建筑与20米以下的条式建筑间距示意图H1、H2-建筑高度D1-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纵墙面与南侧20m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D2-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纵墙面与东、西、北方向20m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D3-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山墙面与20m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当H1>20m、H2≤20m时,D1≥15m; D2≥18m; D3≥15mH1、H2-建筑高度D3-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山墙面与20m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D4-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山墙面与北侧20m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D5-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山墙面与南侧20m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D6-建筑高度20m以上建筑山墙面与东、西方向20m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当H1>20m、H2≤20m时,D3≥15m; D4≥24m; D5≥18m; D6≥15m附图4-4条式建筑南北向投影重叠面示意图D1-条式建筑之间间距 D'-重叠面宽度 D标准-平行建筑间的应退间距当D'≤12m时,D1≥×D标准附图4-5塔式居住建筑之间建筑间距示意图D1-塔式建筑之间无重叠面时的建筑间距D2-塔式建筑之间有重叠面时的建筑间距 D'-重叠面宽度当塔式建筑A、B无重叠面时,D1为建筑最近点间距且D1≥15m;当塔式建筑A、C重叠面D'≤12m时,D2≥20m;当塔式建筑A、C重叠面D'>12m时,D2按本条第(二)款第1目计算塔式拼接建筑按照条式建筑计算间距附图4-6塔式建筑与条式建筑间距示意图D1-塔式建筑和其南北侧条式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D2-塔式建筑和其东西侧条式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D3-塔式建筑和条式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D1按照条式建筑计算间距; D2≥18m; D3≥15m附图4-7非平行布置建筑物之间的建筑间距示意图α-非平行布置建筑纵墙面之间夹角D标准-平行建筑物间的应退间距D1-建筑物投影重叠区域墙面中点连线距离D2-建筑物之间最近点距离当15°≤α≤60°时,D1≥D标准,D2≥×D标准;当α>60°时,D2不少于建筑纵墙面对山墙面的标准距离;当α<15°时,按照平行布置的建筑计算间距附图6-1建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红线、规划用地红线示意图D-城市规划道路红线宽度D1-建筑物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距离D2-围墙、挡土墙、护坡外缘线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距离D3-建筑物后退规划用地红线距离 D4-地下室后退规划用地红线距离附图6-2建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交叉口示意图H-建筑高度 D-建筑物后退城市规划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当H≤20m时,D≥20m;当H>20m时,D≥30m附图6-3建筑物退让人行天桥示意图D-建筑物突出部分后退人行天桥结构外边缘的距离D≥7m附图8-1用地或出入口距离道路交叉口关系图社会调研:高层住宅带来的一些明显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