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一、评价的依据和目的
1、依据:
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②《课标》中学段目标;③依据学区小学毕业班语文学科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水平。
2、目的:
①不在于评价学生个体与所在班级、学校的达标等级(或名次),而在于了解课程改革下全区毕业班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状况,了解全区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上的倾向;
②进一步发挥测试的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
通过这次测试能使教师了解我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动向,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探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新策略。
二、评价的基本情况
(一)测试的方式
1、区教研室统一命题;
2、由区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
3、采用单人单桌、各学校交叉监考形式进行。
三、评价的命题思路
(一)命题依据
命题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准则,以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为依据,以课本知识为原点,以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着重考察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立意。
(二)命题思路
1、反映语文的整体功能,强调个体的人文熏陶。
本次命题关注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功能。
从结构上来看,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区考试评价中的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沿袭了近三年来小学语文毕业班样卷模式,包括:知识积累、链接生活实践、阅读理解、创作表达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小学毕业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目标——字词积累、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
一是突出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表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语文基本能力的检测,避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部分试题点击分析:
(三)美丽的字词花园
4、选字填空,你能行!
峻俊竣骏
英()()马()俏严()()工()峭
(四)多彩的句子天地
1、请你改写: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写)
(2)同学们正在答卷。
(扩写)
(3)袁隆平决计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改为比喻句)
2、请你辨别:
请从下列每组中挑选出意思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打上“×”。
①怀特森老师的讲课艺术,使我赞不绝口。
()
②怀特森老师的讲课艺术,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
③怀特森老师的讲课艺术,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④怀特森老师的讲课艺术,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4、请你修改:
(1)请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句子后打“√”,有错别字的用“—”画出来,在括号里改正。
A.南丁格尔创造的奇迹振动了全国,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的看法,护理工作从此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
B.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烁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
C.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D.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摸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2)请你当医生,诊治下列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B.尽管未来有多么远,我都愿与你同行。
以上检测试题并非只是单项训练的形式出现,而是在考核中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即积累的迁移能力,积累知识在语境中运用能力及知识向课外迁移、派生的能力,避免和减少了单纯的语文知识的训练。
二是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考查大语文下学生的学习过程。
命题的设计重视学生课本内外学习的状况,通过考查学生的积累来窥探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兴趣和习惯。
部分试题点击分析:
(五)精彩的课文回放
1、翻开历史宏卷,有许多名垂千古的不朽形象支撑着整个浩瀚乾坤,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雷锋,的南丁格尔,的老班长,的苏武,的詹天佑,的诺贝尔。
2、《学步》一文的作者是,课文结尾写道:“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的过程。
”并在心中叮嘱儿子:“儿子啊,你要。
”
3、描写夏天的诗你积累了吗?请写其中两句:。
4、孟子提倡: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时则,
当“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时则。
二、链接生活实践
(一)激情奥运:现在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有一个月了。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如果你家所居住的社区计划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你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积极参加此项活动。
(1)请你根据此项活动主题,设计一条标语在小区内悬挂宣传。
(2)社区里奥运知识的宣传栏倒了,恰巧你经过,你怎样说服你的同学跟你一起扶起来?
以上命题是借助各文段中的语境来考察学生平时积累的格言、诗句以及对课文内容记忆、归纳、感悟、表达运用能力,测试学生注意力的广度以及课外语文实践的能力.
命题的设计还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有关学习方法及策略的形成。
如:(一)轻松阅读中:
(4)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出来,你认为按作者的写法,这段话应该写什么?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第一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策略是否在实践中获得体验。
这些学习策略是否已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了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乃至自己的终身学习行为,这些都已在此次命题设计的考虑范围之中。
三是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隐性目标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重要,因此,在本次命题中我们始终注重将这些隐性目标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查之中。
如:试题中关于人物品质和思想的填空,“链接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听力题、习作题中反映的社会焦点问题,无不体现出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关照。
命题中的阅读材料,不仅是命题的媒介,也是学生阅读的对象。
阅读和创作题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
都力图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领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在答题或创作表达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