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善心智模式的八大路径

改善心智模式的八大路径

改善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八大路径心智模式:影响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关键心智模式,可以说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最关键要素。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是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

彼得·圣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他人、组织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

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

“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

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能有效的指导行动;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就会使自己好的构想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要保留心智模式科学的部分,完善不科学的部分,取得好的成果。

什么是心智模式?英格兰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重要的并不在于一个词中字母的顺序,而在于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字母要在正确的位置。

剩下的字母完全可以处于混乱的排列状态,但你依然可容易地读出每个词。

这是由于我们不会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而是把每个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

有没有发现,你只需要看到字母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字母,你就会自动的通过记忆补上剩下的部分:R d结合上下文,你的大脑自动填空为:Read你有没有发现,虽然我们的眼睛持续地在阅读,但是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加工所有的字母,我们只提取了前后两个字母,然后自己填补了其余部分,这就足以让我们顺利的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你背单词的时候,你很容易就可以认出一个单词,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写下来。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沃尔特·弗里曼(Walter Freeman)发现,由感觉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在大脑皮层中消失了。

这意味着我们的大脑从外界接受信息,然后又抛弃掉它们中的大部分,只使用其中一小部分来建立一个内心世界来代表外界的世界。

这样,我们好像戴着一副看不见的镜片在看世界,镜片过滤掉大部分的东西信息,我们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填充这个世界,就好象你填充字母一样。

《周易·系辞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简单的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

如果我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又是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呢?听听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一条狭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已经开了三个小时,他有点昏昏欲睡。

就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来,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猪!”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

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马上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他妈的才是猪!你们全家才是猪!,他得意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猪!他刹车不及掉沟里去了。

对面的司机并只是告诉他前面有猪,但是固定思维的趋势的司机以为这是一句侮辱。

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司机脑子里运转着自己内心的程序,所以当他接受到“猪”这个信息的时候,这个程序迅速的构建出来一个“对面司机骂我猪”的世界,于是司机迅速反应“你他妈的才是猪!”。

这让他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其实别人的意思是“小心前面的猪!”。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因为这个司机有过被骂的经验,又或者是在他的词汇库中,“猪”就是和骂人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经验和记忆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你有没有看到一件事情,然后马上反应说“哦,那一定是”,事后才发现那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而你其实失去很多机会?那就是因为你的大脑构造了一个错误的世界模型。

我们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出一个我们假设的世界模型,再对这个假设世界做出反应。

简单的说,我们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

这是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

在很多时候,我们能用这个方式来快速处理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围棋高手根据经验和棋路(他自己构建的围棋模型)来处理能与计算机抗衡的计算;但是有些时候,这个模型也会让我们犯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说司机撞猪。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上一个班的学生却收获完全不同?为什么同看一本书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是一个机会有人视而不见有人马上行动?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同在一个世界,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样的外界世界中,我们也会感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从这角度上来说,你正在阅读世界上唯一的一本书,因为是我和你共同创造了这本书。

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是淡淡一笑还是改变你的生命,也很大程度由你决定。

我们戴着不同的镜片过滤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我们还用我们的不同的经验和记忆来解释这些信息,搭建起我们内心的世界,并且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实状况。

难怪佛教禅宗会有“色既是空,空即是色”(色指有形的事物。

)的说法,这句话翻译成心智模式的说法就是,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对于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我们往往把这个称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定势”。

这个看不见的“镜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在世界模型,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le)。

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一个人心智模式的成熟有十个特征:1.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积极乐观是生活的基本态度,凡事都看积极面,往好处想。

2. 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期为之奋斗对未来有积极美好的预期,并持续为之奋斗,把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看成暂时的。

3. 能坦诚与人沟通,相互理解坦诚非常重要,能够直言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维持自己的一致性,分享自己观点背后的假设,争取被人理解并积极理解他人。

4. 能积极地影响他人,获取支持积极影响他人,善于找到与他人的结合点,获取必要支持。

5. 自行负责为自己负责,做一个控制点在内的人,不轻易改变。

6. 能听进去不同的声音善于倾听,能换位思考,在不同的声音中找到其差异化价值。

7. 有自己不变的原则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越出底线。

8. 凡事注重策略,而不仅仅坚持真理做事的策略有时比事情本身更重要,对目的更加执着。

9. 包容他人有容乃大,大器物能包容更多更大的东西。

10.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自己,不断更新心智模式,追求人生的意义。

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从本质上看,心智模式是人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认知外部现实世界的“模型”,它会影响人们的观察、思考以及行动。

在我看来,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图1上部显示的是个体学习的OADI循环(Kofman,1992),下部则显示了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

按照考夫曼的说法,个体的学习过程可描述为“见-解-思-行”的循环(简称OADI循环):▪“见(Observe)”,指的是从特定经历中取得素材,不仅指观察,还包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感觉、知觉等;▪“解(Assess)”是对得到的素材进行解释、评估,加以理解;▪“思(Design)”是对解释、评估以后的信息加以总结,形成抽象的概念、理论或模式;▪“行(Implement)”则是将概念、理论付诸实践,以检验概念或理论的真伪。

与此相对应,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即心智模式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个体的观察、思考和行动,具体包括:1. 认知框架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如同一个“滤镜”,会影响人们所“看见”的事物。

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2005年,联想集团拟并购IBM的PC业务时,众说纷纭,不同的人选取了不同资料,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即使对同一个资料,看法也不尽相同,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就是心智模式作用的体现。

2. 思想路线认知心理学家瓦瑞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我们经验世界创造的主动过程。

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我们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方面,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切实的感受。

例如,在午夜,你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画面,包括潜在的危险等,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

阿吉里斯等学者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推论的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是对心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形成结论和信念的形象说明。

3. 行动导向彼得·圣吉指出,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因为在人们在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形成一些对世界的概括性的看法,即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

例如,相信“X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懒惰的、千方百计谋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利益的,从而更倾向于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而相信Y 理论的管理者会将员工视为积极的、能自我约束和激励的,因此更倾向于采取授权、激励等管理措施。

总之,我认为,心智模式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察、思考、决策和行动。

心智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心智模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自己的经历形成的,如果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现有的心智模式将使个人和组织高效运作、得心应手,强化既有的成功;另一方面,如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原有的心智模式去观察、思考和行动,就会处处碰壁。

因此,人们需要定期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否与环境相匹配,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的四个步骤由于心智模式隐而不见,而且具有自我增强的特性,它常常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那么,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呢?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从本质上是把镜子转向自己,试着看清楚自己的思考与行为如何形成,并尝试以“新眼睛”获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和决策。

这从本质上看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包括如下四个步骤(如图2所示):1. 觉察——开放的头脑觉察是改变的前提。

因此,让人们产生觉察,把隐藏于个人内心深处隐而不见的假设、规则、成见等“浮现”出来,才能更加主动地对心智模式进行检验和改善。

在麻省理工大学资深讲师奥托· 夏默看来,这是一个“打开心门”、让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头脑(open mind)”的过程。

觉察可以源自内省,也离不开外界条件的触发。

2. 检验——开放的心灵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我看来,新的资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备原材料。

在“心门”打开之后,人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角去获得新的资料,或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有的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