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课件
美国的优越待遇而毅然 回国,他回来目的只有一个: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 表现他祖国利益、集体利益第一位的爱国精神。
(6) P36第四、五段:他发现了陈景润,在面对陈景 润提出的意见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如获至宝,直 称“这个年轻人真有想法。”帮助年轻人,鼓励年轻 人,包容年轻人,善于发掘年轻人,他让我们由衷的 敬佩,这充分体现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 叙述方法
• 顺叙 • 倒叙 •
• 插叙 •
表达效果
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 突出重点内容,避免平铺直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丰富人物形象 充实文章内容 使结构富于变化
本文在材料选择上的特点
(1)用概述性的材料+细节描写,勾勒 传主基本生命历程。 (2)插入小故事,丰富人物形象。 (3)引用诗词,表现人物精神。
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
引用的作用:
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 记中的表白,引用同学、同事、友人的回忆,引 用档案资料等材料。
①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 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③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 人物形象,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
课后练习1
•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的科 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 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 《华罗庚传》、 《丁肇中: 故国情深》、《李政道》。
走近传主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 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 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 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7) P36最后一段:他传播、推广优选法与运筹学, 把它们运用于农业生产上,使农民大受其益。这除了 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外,更重要一点就是务实肯干, 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利国利民。
华罗庚的形象特点:
(1)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体现 他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2)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是自学 成才的模范,更是积极进取,务实肯干的楷模。 (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 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4)华罗庚不遗余力地培养后辈,具有不拘一 格降人才的精神。
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探究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1、作者在文章中多处引述华罗庚的诗词,
有何作用?
第一首是写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的扉页上:强调了人生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 “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能补先天不足。 第二首诗 表达了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 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第三首诗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 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词表达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的兴奋情绪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 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进入清华大学 华罗庚由英国留学归国 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数学著作《堆垒 素数论》手稿 从美国动身回国 华罗庚获得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 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发展
在组织材料上运用了什么技巧?
(1)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使文章脉 络清晰。 (2)以小标题统领材料,使材料多而 不乱。
A、课文开头运用了何种叙述顺序? 倒叙 (1,突出重点内容)华罗庚的数学 天分,为后来命运的转折埋下伏笔,2,吸 引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缺点。
B、课文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讲述了华 罗庚冬天钻研数学的情景与其在柜台忘了接 待顾客的事情,从叙述顺序看用了什么技巧? 有什么效果? • 插叙 • 1,成功刻画它对数学的痴迷程度 • 2,是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
2.读完《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 两篇文章之后,思考他们都喜欢用什么样的 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呢?试归纳小结
明确:人物的生活细节。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 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②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二、延伸探讨:
华罗庚、季羡林、钱学森都是知识渊博、 成绩卓著、厚德载物的大师级人物,但是我们 当今社会却出不了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为什么 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 •
庚利用比喻对于自己的警戒。体现了华罗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是古稀之年的华罗
庚进取、求实的作风。
课文运用了大量材料,谈到华罗庚成功道 路中“实”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研究过 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等。
(3)在时间顺序上表现出来的叙述技巧主 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课文是怎样运用 的?有什么好处?
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 替不健全的双腿!” 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 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传主生平主要事件
时 间 主 要 事 件
1910年11月 1930年 1932年 1937年夏天 1941年4月
1950年2月 1957年1月 1958年
(二)探究文本
一)探究人物精神品质,吸取人生教益。 1、文章的作者是从不同角度来塑造华罗庚的 请你找出令你感动的事迹或细节,
并概括这些生活细节表现了华罗庚
什么样
的精神品质(每个小组找出一两处)。
①P31“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 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上一抹, 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 在不停的写┅┅” ②P31“┅┅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招待顾客,甚至 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 一跳┅┅大家给他个绰号叫罗呆子┅┅” ③P33倒数第二段:“晚上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 行研究工作”。 这几个生活细节让我们更真切的体会到什 么叫做废寝忘食,这些事例不但体现了华罗庚 的勤奋,而且也体现出他的一种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