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一、试卷特点
期中考试试卷由高二语文备课组全组成员分版块到个人命题,然后轮流指定组卷者和审题者。

本次考试组卷者是陈老师,审题人是方老师。

试卷命题遵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理念,重点在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方面进行考查,同时高度契合必修一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选文后的“研讨与练习”。

二、阅卷流程
按照学校的既有传统,我们语文备课组的阅卷是按照试题分布的顺序,按照全体组员的姓氏首字母的音序来轮流阅卷。

从我担任备课组长以来,我们达成共识,在自己的阅卷任务完毕后,就完成自己所改试题的阅卷报告撰写,着重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失分原因和教学建议。

而在备课组会议上,我们轮流发言,结合学情、校情和近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具体措施。

三、成绩分析
此次语文考试年级平均分是88.05分,各班语文科平均分最高是190班90.1分,最低分是195班84.8分。

四、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
答题情况:
客观选择题共13道题,每道题3分,合计39分,191班共72人参考,包含三个作弊学生的,9分的有3人,语文总成绩分别是75分、72分、78分,也是本班的几个最低分;24分以上的19人,占
比26%,
30分以上的5人,占比6%。

坊间有传“得选择题者得语文”的观点,我深以为然,而选择题的考查更多除去审题能力、做题经验外,考查的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我们试题的呈现方式、考查能力和阅卷赋分等因素,都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去熟悉和落实的。

做选择题,终究还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做题经验的体现,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一课一得”的宗旨,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的“例子”作用,将必备知识的积累、关键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抓好课后的巩固练习和背诵检查。

另外,通过一定程度的课后练习和试题演练,教会学生将选项表述和文本内容做比对,将选项答案放在问题情境中去做验证去比对,同时教会学生去看选项标志词,去识别命题者的命题陷阱。

以高考试卷为模板的主观题共9道题,除去作文60分之外,其余8道题共51分,每道题或5分或6分。

同样,以191班为例,111分的主观题得分情况如下:56分到65的学生9人,占比12%;66分到75分的53人,占比73%;76分到85分的学生10人,占比13%。

111分的总分,及格分数应该在66分以上,66分以上的学生共63人,占比87%,似乎也趋于正常标准,但191班的及格数仅只是34人,更加鲜明直接的突出选择题得分的重要性。

这点,估计所有科目都是如此吧。

原因分析:
✧对题干的理解不太到位,不少同学存在答非所问的问题;有不少同学还是不分点答题;答案内容停留在表象,没有提炼、概括到位,导致写的不少,却没有切中要害;部分同学不会看分答题,即使有看分答题的意识和分点作答的意识,却只是徒有其表。

✧背诵积累欠缺,对题干的理解揣摩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对经典名篇缺乏重视,没有尊重文本原文,对名篇名句缺乏理解识记意识。

老师对学生背诵情况的监督落实不到位,部分老师缺乏对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重视意识。

✧学生对仿写的要求不明确;学生课外阅读量薄弱,缺乏语料选择;学生缺乏检验验证的思维习惯。

✧缺乏基本的文言字词的积累,判断句、反问句没有能准确翻译。

✧作文的立意肤浅,叙事平铺直叙,缺乏感情,不能突出重点。

缺乏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缺乏整体构思,不能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谋篇布局。

五、教学建议
✧强化考试意识,重视答题技巧的点拨;加大阅读训练力度,培养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尤其要注意学会并熟练掌握抓取关键词、提炼核心信息的技能;在规范答题方面继续强调和督促。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策略要以教材选文为例做详细介绍;根据内容来分析作答;规范答题;重点把各种手法、方式做详细讲
解。

✧要重视教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所授篇目“研讨与练习”的问题和要求要进行重点解答和督促落实;研读近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加强对学生背诵积累的重视,高一开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适时指引背诵积累的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监督落实学生的背诵。

✧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教师要多加强仿写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仿写的步骤、要求,能够对照例句验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