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反倾销法律制度

第5章+反倾销法律制度

5.2.1倾销的构成要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
括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2019/6/21
10
(1) 正常价值的确定
确定在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是否属于正常贸易. 依据是看该种产品国内售价是否低于成本. 在一定时期内(6个月-1年)该产品售价低于单位成 本(含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则可能被认 为不属于正常贸易.
2019/6/21
26
(4)损害的累计评估 P168
符合下列条件时,调查当局应对所有进口产品对国 内产业的影响进行累计评估,即对所有该产品的进 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相加的综合进行评估。
条件: - 每个国家的进口品倾销幅度都不是最小的-2%, 而且每个国家的倾销进口数量都不能忽略不计。
2019/6/21
2019/6/21
30
5. 3 WTO反倾销程序与措施
5.3.1反倾销调查程序
(1)申请人的资格 发起反倾销调查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国内受到倾销影响的产业提起申请; 二是由反倾销调查当局自主决定进行反倾销调查。 其中前一种形式在实际中运用较多。
2019/6/21
31
提起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必须能够代表国内
2019/6/21
8
5.1.3 倾销的条件
(1) 进出口国对某一方面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 出口国-低, 进口国-高 (2) 出口生产厂商在国内具有垄断地位. 能利用需 求量对价格反映缺乏弹性来维持国内市场垄断高 价.补贴对外的损失. (3) 各国时常相互独立和分割.
2019/6/21
9
5.2 反倾销规则
2019/6/21
3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出口 商以控制、占领国外市场为最终目的,以低于国 内销售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 在挤垮竞争对手后再提高价格,通过垄断国外市 场而获取垄断性利润。
这种倾销是在一定时期内有系统地进行的,对进 口国工业有危害,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故为 各国反倾销法所限制。
2019/6/21
2
(2)倾销的类型
①按倾销的目的、时间的长短等,可将倾销分为 以下3种: 偶发性或临时性倾销,是指在不规则的间隔期 内,偶然或临时发生的倾销。通常是由于国内市 场容量有限、产品过剩或改营他业,国内无法销 尽存货,外国出口商为了解决剩余产品的出路而 对进口国进行不计成本的销售,不以掠夺国外市 场为目的。
2019/6/21
4
-长期性或连续性倾销,是指在相当长的期限内, 出口商连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销售其产品。出口 商通过在国外长期倾销保持其国内价格稳定,以 维持规模生产,该倾销产品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出 口奖励、补贴。
2019/6/21
5
②按倾销商品价格削减程度
-成本倾销 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低于成本价销售. -价格倾销 进口国市场的售价低于出口国国内消费的同类产\ 品售价.
2019/6/21
25
(3) 倾销产品对国内相同产品生产商造成的影响 审查倾销进口产品对有关国内产业的冲击程度,包 括对有关产业状况的所有有关的经济因素和指数的 评估,包括销量实际或潜在的下降,利润、产量、 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收益、生产设备的利用, 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倾销幅度大小,对现金流动、 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率等方面的负作用。
(1) 倾销进口 产品的数量是否存在大量增加的情况。 包括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的大量增加,无论存在哪 一种情况,都可认定存在进口产品的大量增加。
2019/6/21
24
(2) 倾销进口产品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对倾销进口产品与进口成员同类产品价格进 行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导致同类产品大幅度地降 价销售的情况,或者是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内 同类产品价格提高的情况。
2019/6/21
22
(3)损害的界定
反倾销中的损害指因倾销的存在对某一“国内产 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形成重大损害的威胁或对
某 一产业的建立造成严重的阻碍。 即反倾销法上的损害有三种情况: 重大损害、 重大损害威胁 重大阻碍。
2019/6/21
23
根据《反倾销协议》第3条第l、2款的规定,确定 损害应包括对下面几方面的客观审查:
地位抬高价格。
(3)进口国生产商失去扩大其市场份额的机会
(4)进口国同类产品部分失去市场占有
(5)误导进口国相关产品生产者的经营决策,浪费资源。
2019/6/21
7
倾销对出口国主要表现: (1)由于倾销商大多在其本国处于支配或垄断的地 位,致使出口国其它相关企业尤其是下游企业不 得不承受倾销商转嫁的高价。 (2)同时,促口国消费者也长期处于垄断高价之下, 无法享受本应合理的消费权利。 再次,倾销还给第三国经济带来影响。这主要在于: 第三国产品进入进口国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被 倾销商剥夺了。
2019/6/21
33
(3) 证据的收集-《反倾销协议》第6条
-调查当局应将要求提供的信息资料通知所有有利 害关系的当事人,并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其用书面形 式提出与调查有关的全部证据。应给予出口商至少 30天的答复时间。 -在调查期间,所有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应有充分 的机会为其利益进行辩护,调查当局应提供辩论机 会。 -调查当局应及时向所有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 一切与案件有关的资料。
1994年《反倾销协议》关于因果关系的规定如下: 首先,采取反倾销措施,必须表明倾销进口产品正 在造成本协议所指的损害;
其次,对倾销产品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 应以确实的证据为基础;
再次,进口国当局应该审查除了倾销产品以外的一 切同时正在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已知因素;
最后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不应归于进口产品损害。
2019/6/21
15
3)以结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依据。
所谓结构价格是指产品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 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一般费用和利润。 这里的生产成本费用应根据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 产商存有的记录计算,这些记录应符合出口国普 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合理反映与生产有关的成本 以及有关产品的销售。
重大损害威胁是指实际的实质性损害尚未发生, 但如果倾销产品继续进口,则在不久的将来将有 发生实质性损害的趋势或极大的可能性。
由于在作出裁定时,实质性损害并没有实际发生, 因此在认定实质损害威胁时应十分慎重,否则可能 会因主观判断的失误导致反倾销措施的滥用。 考虑因素P169
2019/6/21
29
5.2.3 如何确认“因果关系”?
相关产业。
根据《反倾销协议》第5条第4款的规定,审查申请 人是否具有代表国内产业的资格,应考虑以下标准:
-申请人的集体产量必须达到该产品国内全部生产量 的25%以上; -申请人的集体产量必须达到支持或反对该申请的国 内生产商产量的50%以上。
2019/6/21
32
(2) 申请书的内容《反倾销协议》第5条第2款 -申请人的身份,包括名称、主要产品、地址、电 话等表明申请人身份的基本资料。 -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价值和数量的陈述。 -对倾销产品的陈述,包括产品所属国家,已知的 出口商以及进口商的名单。 -倾销产品在原产地国或出口国国内市场上出售的 价格资料,以及出口价格的资料。 -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发展变化的资料,包括进口 产品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对国内有 关产业造成冲击的程度的资料。
2019/6/21
16
(2) 出口价格的确定
外销价,由采用的价格术语决定
(3)倾销幅度的确定 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为 倾销幅度。倾销幅度的确定,应当将加权平均正 常价值与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进行 比较,或者将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在逐笔交易的 基础上进行比较。
2019/6/21
27
- 从其中一个国家进口倾销产品数量被确定为占进 口成员国市场上同类产品数量的3%以上,或者从 单个国家进口数量不足3%,但从几个国家进口产 品数量之和超过同类产品进口量的7%。
-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品之间竞争条件基本相 同,并且在各自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竞争条件也相同
2019/6/21
28
(5)重大损害威胁
17
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当考虑影 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 式进行比较。 出口价格在不同的购买人、地区、时期之间存在 很大差异,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法难以比较的,可 以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单一出口交易的价格进 行比较。
19/6/21
18
最低倾销幅度 《反倾销协议》规定,某一特定国家的被控倾销 产品的倾销幅度小于2%时,其对进口国的产业的 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里,小于2%倾销幅度就是 最低倾销幅。
据。
2019/6/21
13
2)以产品出口到第三国市场销售的价格作为“正常 价值”。由于实践中可能存在许多除出口国与进口 国之外的“第三国”,因而就存在一个选择哪一个
国 家作为“第三国”的问题。
选择第三国的标准如下:
2019/6/21
14
①向第三国出口的产品应是向进口成员国出口产品 的相同或类似产品; ②产品在第三国的销售也是用于其国内消费; ③向第三国出口该产品的数量不得小于向进口成员 国出口数量的5%; ④在第三国的销售不存在低于成本销售的非正常贸 易情况。
2019/6/21
19
5.2.2如何确认“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1)国内产业的界定 (2)相似产品的确定 (3)确定损害存在的标准 -实质性损害 -实质性损害威胁 -实质性阻碍国内工业的建立 (4)损害的累积评估 (5)重大损害威胁
2019/6/21
20
(1)国内产业的界定
确定进口国“国内产业”遭到了损害是进口国对 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