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必考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时间为30分钟。
必考题全卷满
分为70分;加试题全卷满分为3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修 80±5% 选修 20±5% 2.考核要求分布
识记、理解 60±5% 分析、综合 40±5% 3.试题类型分布
必考选择题约 50% 必考非选择题 约
20% 加试选择题 约10% 加试非选择题 约20%
五、题型示例
(一)必考题·选择题
1.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2.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3.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一外交实践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答案:D
4.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
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答案:C
5.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该组织的标识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6.右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
下
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
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
留此膝何为?”
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C
7.“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大国发布了一
系列重要文件。
下列各项中.属于《波茨坦公告》内容的是
A.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
D.德围……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答案:D
8.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二)必考题·非选择题
9.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
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
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
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
再经中东传入欧洲。
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入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
依据材料二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1)毕升。
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
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人口、物种等的全球交流和环境的变化。
(三)加试题·选择题
10.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
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12.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
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下列画作中,属于后
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答案:C
1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B
(四)加试题•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参考答案:
(1)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
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挖了一亩大的水塘,修建水口,在周围修筑亭台楼阁和石拱桥,广植树木,以蓄水挡风。
——摘编自《徽州古村落》材料二
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承诺“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
——据2011年6月26日报载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古村落的风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古村落水系的作用。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古人利用和改造这一水系所体现的思想。
(2)分析材料二,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西递。
方便村民用水,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
(2)保护人类共同遗产,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