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君子
2013-7-24
范蠡
1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 仁》10
“适,可也。莫,不可也。比,从也。
2013-7-24
18
3、行以为礼
子曰:“君子博
学于文,约之以 礼,亦可以弗畔 矣夫!” 《颜渊》
2013-7-24
19
(二)“知、仁 、勇三达德”—— “君子”理想三要素
53
2013-7-24 7
孔子使“君子”正式成为道德的理想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八佾》
24
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 。君子,谓当时贤者。 丧,谓失位去国。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 以警众者也。见之,谓通使得见。
2013-7-24
28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 《里仁》
2013-7-24
2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戚。” 《述而》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 物,故多忧戚。
2013-7-24
30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
骄而不泰。” 《子路》
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党。” 《卫灵公》
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 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2013-7-24
4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
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 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颜渊》
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 然言出于舌,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 若必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 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
解: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 安得而和?”
2013-7-24
2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
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 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 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35
2013-7-24
4.君子成名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
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18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焉。” 《卫灵公》19
2013-7-24 36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雍也》
。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2013-7-24
37
三、君子治人
42
2013-7-24
1、 君子之言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
行。” 《里仁》24
2013-7-24
4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为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29
2013-7-24 4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
人废言。” 《卫灵公》
2013-7-24
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 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 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2013-7-24
2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
而不周。” 《为政》14 周,忠信。比,阿党。
2013-7-24
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子路》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解:知,自责以勉人也。
2013-7-24 20
1.“君子” “自省” =“仁者”“克 己”,
子曰:“君子求
诸己,小人求诸 人。” 《卫灵 公》20
2013-7-24
21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
48
2013-7-24
3.君子之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
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得,贪得也。随时知戒,以理 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也。范氏曰:“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 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 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 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
2013-7-24
15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 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2013-7-24 16
2、义以为质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18
2013-7-24
6
经过长期演变,“君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 逐渐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在孔子以前就已 开始,但却完成在孔子手里。 孔子以来儒家经典中的“君子”尽量从古代 专指“位”的旧义中解放出来,强调其“德” 的新义。——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 献之一。 《论语》中“君子”,明显偏重道德品质, 但仍有身份地位的含义
8
2013-7-24
孔子不敢自居“圣”与“仁”,也不 自许达到圆满的“君子”境界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 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
注: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 以及人。
2013-7-24
9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 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 能学也。” 《述而》
22
2013-7-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
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 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颜渊》
2013-7-24
23
2.
“君子不器。”《为政》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雍也》26 觚(gū),酒器。
2013-7-24 2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
2013-7-24
1
第九讲
一、儒学——“君子之学”
儒家修己、治人以“君 子理想”为枢纽——
2013-7-24
3
“君子”最初专指居高位的人
位——“帝王”“天子”“士” “仁 者”“贤者”“大人”“大丈夫”“圣人”。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左传》
襄公九年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经·古风之什·大东》)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 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 长》 恭,谦逊。敬,谨恪。惠,爱利 人。义,使民以法度。
2013-7-24 38
外推——“君子”之道遇到不是个人 意志所能转移的外在世界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 知人也。”
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平 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 惧。,我独 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解:牛有兄弟而云然者,忧其为乱而将死也。 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 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 反而已矣。
2013-7-24
31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
解: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殉人 欲,故日究乎污下。
2013-7-24
32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
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卫灵公》
此言观人之法。知,我知之也。受,彼所受也。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 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讪,所谏反。讪,谤毁也。窒,不通也。称人恶,则无仁厚之意。下讪上,则 无忠敬之心。勇无礼,则为乱。果而窒,则妄作。故夫子恶之。 。徼,伺察也。 讦,谓攻发人之阴私。
52
2013-7-24
1. 2. 3. 4. 5.
故事邀讲 封金挂印 过五关斩六将 华容道义释曹操 大意失荆州 单刀赴会
2013-7-24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里仁》五
造次,匆促急遽之时。颠沛,颠仆困顿之时。
12
2013-7-24
1.仁以为己任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7
注: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 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 君子?”
39
2013-7-24
君子之畏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 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 之言。” 《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者,严惮之意也。侮,戏玩也。
2013-7-24
40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 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 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