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说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

通过《溶解现象》的学习,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引出溶液PH值,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二、说教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阅读归纳与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各部分的学习思考提纲,让学生先自学交流讨论或实验探究后,教师再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归纳小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教法设计,本节课的学法重点是化学阅读方法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粗读、细读、精读和背读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食醋、酸奶有酸味,苹果、桔子、葡萄等水果有酸味,因消化不良导致胃酸过多等。

在化学实验室也有许多酸性的溶液,与酸性溶液相对的是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但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

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二)实验探究与交流归纳: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活动与探究一(1)实验方法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再各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

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

(2)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3)实验结论:像白醋、酸果汁、稀盐酸这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我们称为酸性溶液。

2、活动与探究二:(1)实验方法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入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3)实验结论: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是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3、活动与探究三:(1)实验方法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滴食盐水、蔗糖水,一支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一支滴入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2)实验现象:食盐水、蔗糖水这些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它们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3)实验结论:像石蕊、酚酞这样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且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

(三)讲解、讨论与归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测定PH值的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2)练习与实践:测定酸果汁、白醋、稀盐酸的PH值(四)阅读P183、交流与归纳: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溶液酸碱性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人体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溶液中。

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

请同学观察表P1837-1,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胃液的pH在0.9~1.5之间。

(2)溶液酸碱性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请同学观察表P1837-2,各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结论: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五)练习与实践做P168页练习(六)结:讨论与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本课内容要点常见的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

通过前面《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两种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酸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等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酸和稀H2SO4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掌握盐酸及盐酸盐,硫酸及硫酸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实验归纳法探究物质的性质(2)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利用现象对物质性质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 掌握盐酸和稀H2SO4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掌握盐酸及盐酸盐,硫酸及硫酸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重点:有关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说教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阅读归纳与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各部分的学习思考提纲,让学生先自学交流讨论或实验探究后,教师再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归纳小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教法设计,本节课的学法重点是化学阅读方法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粗读、细读、精读和背读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你认识了哪些酸?它们有何用途?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三种常见的重要的酸,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重要用途,本节课来学习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二)活动与探究一:P183,探究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2、引导学生归纳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盐酸小液滴) 。

(2)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绸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强调稀释方法)(三)活动与探究二:P183-184,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归纳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 稀盐酸和稀硫酸跟指示剂的作用:实验方法:稀盐酸、稀H2SO4与石蕊和酚酞的作用实验结论:酸性中性碱性石蕊红色紫色蓝色酚酞无无红色(2) 稀盐酸和稀硫酸跟某些金属的反应实验方法:稀盐酸、稀H2SO4分别与铁、铜、锌反应实验结论:盐酸(稀硫酸)+活泼金属────→盐+氢气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H2SO4+Zn=ZnSO4+H2↑ Cu与稀H2SO4、稀盐酸不反应(3) 稀盐酸和稀硫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方法:稀H2SO4、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铁锈和氧化铜实验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呈蓝色实验结论:稀盐酸(稀硫酸)+金属氧化物────→盐+水6HCl+Fe2O3=2FeCl3+3H2O 2HCl+CuO=CuCl2+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 H2SO4+CuO=CuSO4+H2O(4) 稀盐酸和稀硫酸跟碱的反应实验方法:稀H2SO4、稀盐酸中分别加入Cu2(OH)2和滴有酚酞的NaOH,实验现象: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蓝色滴有酚酞的NaOH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实验结论:硫酸(盐酸)+碱───→盐+水2HCl+Cu2(OH)2=CuCl2+2H2O HCl+NaOH=NaCl+H2OH2SO4+Cu(OH)2=Cu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5) 稀盐酸和稀硫酸跟某些盐反应实验方法:稀盐酸中加入AgNO3、稀H2SO4加入BaCl2再滴加稀硝酸。

实验现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实验结论:硫酸(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H2SO4+BaCl2=2HCl+BaSO4↓ HCl+AgNO3=HNO3+AgCl↓强调:Cl-的检验方法:取示知溶液,滴加AgNO3和稀HNO3,若有不溶于稀HNO3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SO42-的检验方法:取示知溶液,滴加BaCl2和稀HNO3,若有不溶于稀HNO3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讨论:H2SO4及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相同的离子?得出的检验方法(四)用途:阅读浓硫酸的特性,P188拓展视野。

4.硝酸和磷酸:硝酸的物理性质及氧化性。

(五)练习与实践做P185页练习(六)结:讨论与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本课内容要点常见的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常见的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