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泉养生概述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温泉养生,更是中国文化所特有。
古代中华温泉养生文化的精髓则是帝王养生。
秦始皇为治疗疮伤而建“骊山汤”,由此开中国温泉养生之先河。
汉朝皇帝喜欢将西域进贡的香料煮成香水倒入温泉池中,以沐香汤。
隋唐皇家大兴土木,扩建华清池,还设有温泉监一职,专门负责皇家沐汤事务。
唐皇于温泉养生十分讲究,温泉养生的器物用品大多采用玉器、桃木等辟邪之物,唐皇沐浴前后的饮食都由随行太医特别调备,并有详细记录在案,甚至连入浴的时间都有要求。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
其中北魏元茛在《温泉颂》碑文赞颂道: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出于河渭之南,泄于骊山之下,渊华玉澈,心清万仞,于是左汤谷,右蒙记,南九江,北瀚海,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沉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斯水”。
而同一时期的北魏《水经注》所记载的温泉共有31个,其中12个可以疗养。
《水经注》中载有温泉31个,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
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使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
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
《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真实的记载了温泉的保健养生作用。
到唐太宗时,御驾东征经过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唐太宗亲率士兵泡温泉,展开“浴战活动”,以练兵和欢娱身心。
唐太宗晚年因为“忧劳积虑,风疾屡婴”他写了一篇《汤泉赋》表达自己“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以温泉治风疾的愿望。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命阎立德在骊山营建宫殿,名为“汤泉宫”。
中华民族勤劳、聪明、富于创造性,善于利用温泉,并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春日洗浴、升阳固脱。
夏日浴泉,暑温可祛。
秋日泡泉,肺润肠蠕。
冬日洗池,丹田温灼。
”屈原《离骚》有云“浴兰汤兮沐芳”,泡在加料温泉中,处于四围花木繁荫、泉石流泉、明月松间的天人合一之境,疗疾养生、其乐陶陶,这正如古人泡浸菊花、人参汤恢复元气后写的一首诗,“崆峒山下秘阳春,泻作温泉向广堂。
解起沉疴参菊水,顿除污恶陋兰汤。
源抽坤髓元元浑,气夺炎精本自香。
万似华清浴妃子,一身膏泽万民疮。
”中华汤的创造,为人们延年益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医温泉养生的科学依据温泉的保健功效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依靠地热水的温度,二是温泉流动时产生的机械冲击作用,三是温泉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
汩汩流动的泉水柱本身就对人体有按摩作用,在一些专门修建的“按摩池”中,泉水集束泻下,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击力,“按摩”人肩部、背部、腰部、腿部的肌肉,对平常久坐电脑前的肩背僵硬、腰酸腿疼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赢得许多上班族的赞叹。
有健康专家认为,泡温泉还对现在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状态(即慢性疲劳综合症)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并将泡温泉与劳逸结合、进行有氧运动并列为消除、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三大良好生活习惯。
有资料显示,泡温泉不仅能够松弛神经、缓解压力,还有排除毒素、增强体质等“实质性”的功用。
温泉的养生作用虽然得到大家公认,但由于其泉口出水温度相差较大,矿化度不同,泉水内含有的各种化学离子、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温泉的养生作用也不同。
现在温泉研究界已经在推广一种更新的温泉养生方式,开始向“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即由专业医师对泡温泉者进行健康检查,然后为其制定适宜的温泉养生方案,这种服务,应该是热爱养生者的福音。
中医温泉养生的方法中医温泉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
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
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
“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
“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
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
《内经》中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
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因此,真正的温泉,应该赋予每一位到来的客人一个养心的环境,在真正的自然山水,让客人置身真正的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只有环境清雅了,心情安逸了,才有可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顺应四时是中医温泉养生的最佳方法。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
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
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
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存在“苦夏”心态。
夏天时暑、湿、热三气交蒸,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
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多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温泉享受清凉一夏,在现代温泉理念中,夏季温泉可以做成海浪,可以做成冷雾,甚至可以让温泉蒸汽变成雪花,在天沐温泉,就会让你把“苦夏”变为享受夏天。
中医认为,冬天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二气闭藏,故谓之“冬藏”。
现代医学认为,“冬藏”是人体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刺所做出的反应,并且冬要“藏”好,贵在抓“早”: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但是,冬天的运动量因该以微汗或不出汗为宜,目的就是以防阳气外泄。
这是因为肾为水脏,五行土克水,冬季养肾保养肾精至关重要。
肾藏精,因此肾被称为封藏之本。
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及生殖。
肾还主骨生髓,通于脑,从而影响人的大脑功能。
所以保养肾精至关重要。
那这个时候,也就只有温泉最适合这种安静的养生了。
无论天气多冷,躺在暖和的温泉水里,让肾脏得到最好的保暖,出一点点汗,再欣赏一下冬季独有的雪景,就是最好的养生了。
养生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光依靠温泉或某一种方式进行养生,都不是最合适的。
按照古人的养生理论,现代人要养生,要记得这么一个原则:“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也就是说,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温泉浴与中医养生发表者:(访问人次:673)信息时报健康版(医健馆)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讯员:徐珊宋莉平李健敏温泉是从地下自然涌出地面的一种地下水。
泉水的温度,高于当地常年平均气温的可称为温泉。
温泉浴是健身护肤的最佳沐浴方式之一。
中医学认为,温泉性味多辛热,有微毒,外浴以除疥癣诸疮毒,有温通经络、活畅气血、化瘀舒筋,使精神愉快,情志舒展,增强体质等功效。
1500年前,北魏时代《水经注》就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
”说的就是古人用温泉水进行饮疗、浴疗治病。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教患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汗乃止,旬日自愈。
”说明了温泉浴是治疗一些皮肤病较好的康复方法。
各温泉因化学成分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用温泉浴保健医疗,必须因人而宜。
根据我国《医疗矿泉分类的标准》规定,只有温度在34℃以上,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每升水含可溶性固体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铁、溴、氟等)的温泉,才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
古代文献记载,在温泉水中加些草药、鲜花,可预防疾病、抗衰老,比如加当归,能补益气血,最适合女性;加纯天然植物灵芝菌、熟地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芦荟池能美白肌肤、清除皮肤表面油脂,对去除青春痘、祛斑有疗效;薄荷池则可以提神醒脑、洁肤抗瘙痒。
温泉水的保健意义取决于水温、成分及其含量三方面。
不同温度的水,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紧张;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但水温过高,对人体也有害。
温泉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温度、压力、成分的温泉水,以不同形式作用于人体,一般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15~3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5天后再作第二个疗程,可适用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肩等肌肉、关节病;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尤其不主张接受冷热交替的温泉浴。
温泉热浴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温泉水成分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目前已明确的是,氡元素能增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
因此,氡泉能调整心律、血压,对内分泌功能紊乱、单纯性肥胖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硫泉可软化角质,对多种皮肤病(疥、癣、慢性湿疹、痤疮、痒疹、硬皮症、神经性皮炎等)都有疗效,对各种慢性关节疾病,特别是慢性风湿性的疗效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