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原理》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学前教育原理》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 适应儿童的需要,满足儿童发展的愿望,还可以为其今后的 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儿童个体的知识、 能力、态度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
(一)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 儿童上小学需要较好的体质、耐力、
于接受知识,摆脱具体形象思维的局限。 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增强儿童的自理能力,促使儿童
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一)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乐观的性格和规则纪律意识可以
帮助儿童较好地适应小学环境,积极 认真的态度和不怕困难的品质能够引 导儿童更好完成任务。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
(二)幼小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将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学习”或者 是“小学化”教育。这其实是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片 面理解,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就要 向小学靠拢。
(二)幼小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于片面的、局部的衔接
(1)在衔接时间上,只注重起于学前晚期(大班期末),止于小 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甚至更短,忽视了整个学前教育阶段中各环节 的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在内容上,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随意性,幼儿园教育 具有系统性、稳定性。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 提出的教育任务、培养目标,以及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生 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在形式上,家庭教育具有情景性、随意性和个别性的特 点,幼儿园教育则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集体性的特点。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 即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是学 前儿童为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准备,可以顺利地完成角 色转换,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这是儿 童学习、生活中的一次很重要的过渡。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符合儿童自身发展的愿望。
首先,儿童生理上已经达到了入小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承 受小学较重的学习负担; 其次,儿童心理上对小学生活是非常向往的,它的新奇性 符合儿童的探索心。
4、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学习生活设施集中,有宽松自由的活动区和丰富的玩教 具。
小 学:整齐的课桌,活动空间和设施相对有限。
幼小衔接中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5、教育内容、方式与评价的差异
幼儿园: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不强调系统性,多发展幼儿 的口头语言;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主,直观形象;无标准化评价 考核。
小 学:教学内容教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发展幼儿的 书面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标准 化的考试。
思考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三)幼小教育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与小学要加强合作,让儿童更好地熟悉小学 环境 幼儿园:联系周边小学,组织儿童尤其是大班儿童入校参 观;请已入学的学生重返幼儿园,详细描述小学生活。 小 学:统一组织新生熟悉学校环境,分派高年级学生 帮助新生熟悉小学生活。
2、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 教师应多与学生接触,共同处理班级事务,建立和谐
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
(一)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
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 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陈鹤琴
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
(一)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家园共育早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共识,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 一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是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规律所 决定的。
社区互助的伦理规范等。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区域,而且是一个有着丰富物质环境和文 化资源的载体。社区若能够对幼儿园开放其资源,无疑将大大拓展幼 儿园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幼儿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社区居民的学前教育意识和水平
三、家园合作的策略
幼儿园需要通过一些方法与家长沟通、合作,同时家 长也需要为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
思考
结合见习谈谈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一)幼儿园与家长合作的方式
1、沟通与交流 在接送孩子时的沟通与交流是家园联系最普遍、可行的方式。通
过交谈,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家长也可以获得孩 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相关信息。
(二)在大班进行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
培养儿童向往小学学习的感情、动机和态度 帮助儿童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感 锻炼意志,培养自制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讨论
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如何? 衔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三、幼小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国每年约有2100-2500万幼儿离园进入小学。入学新生 多少会对小学生活产生各种不适应,且情况十分普遍。上课时 间长、作业多、心理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有些孩子留恋幼儿园的 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
想一想
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 育有什么区别?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在时间上,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和连续性,幼儿园教育 具有阶段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面对的是3-6 岁的适龄儿童,又根据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将这段 年龄严格地划分为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
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整合双方优势,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照顾与支持,家长是影响儿童身心发 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能够促进孩子的健 康成长。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整合双方优势,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家长是教师了解儿童的最佳渠道,家长的育儿经验也是教师值 得学习的资源。 家长资源丰富,家长的职业优势是教育机构引导儿童认识社会 的一扇窗口。
幼小衔接中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1、社会要求的差异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强调生活常规,强制性很弱, 灵活自由,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幼儿压力小。
小 学:纪律规范要求较强,学习具有社会义务,不论是 否有趣,都要学习、要思考、要考试,儿童压力较大。
幼小衔接中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2、生活制度的差异
幼儿园:保教结合,动静交替,游戏化活动化的教学,且 时间短,能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抵抗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才能承担紧张 的脑力劳动,独立完成作业。
(一)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儿童主
动学习,丰富认知经验,提升认知水 平和学习能力。
(一)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儿童顺利与教师和同学沟通,易
活动点。
资料
搜集
国内外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方
法以及借鉴意义。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 三、幼小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
(一)幼儿园要为社区教育服务 2、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与社区共享
在空闲时段(如节假日)可以向社区内的儿童及居民开放 为社区儿童的集中活动提供场地和器材,如儿童的体育竞
赛活动等
(二)社区参与幼儿园教育
1、社区应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工作
应从关心教育发展到主动参与办学与教育管理工作。 社区应协调幼儿园与社区内各界的关系,帮助幼儿园解决一些经费
问题。 社区应帮助幼儿园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维修与保安),确保教
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社区参与幼儿园教育
2、优化社区内的教育环境
社区可动员区内部门在幼儿园建立教育基地,开辟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或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强化居民的教育意识。 社区应调动区内居民发挥职业特点,利用各种条件为区内儿童建立
幼儿园参观,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7、家庭教育咨询指导
家庭教育咨询指导是通过个别咨询、团 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在线咨询、现场咨 询等方式为家长解答教育中的疑难问题。
(二)家长需要做的准备
心理准备 (1)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 (2)帮助幼儿克服心理紧张感,使其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能力准备 (1)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 (2)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
第十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二、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 三、家园合作的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
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在日 常生活中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的师生关系,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班级生活。
3、教育中促进儿童角色的转换,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 生”这一角色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同伴的行为和感受,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转变角色适应班集体。
4、可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以及教学 组织形式做适当调整,缩小小学与幼儿园的“坡பைடு நூலகம்”
5、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为幼小衔接创造便利条件,加 强两个教育阶段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