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

为学生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打好基础。

教师应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还要大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介绍了我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育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德育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所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课本中的故事启迪学生,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我们可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些故事的积极意义启发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可通过赏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答应郑伯出使秦国”的故事,培养学生在国难当头之时,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可利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这一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利用《陈情表》中李密为尽孝道,辞不赴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父母;利用《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生活艰难却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想到母校前途便黯然落泪以及在反动派的枪林弹雨中与同学互相救助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追求真理、不畏权势、有远见、有责任心、团结友爱的新青年。

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实现“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其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的过程也是其提炼和升华思想、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

因此,要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一)从所学课文中得出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学生受到了思想的教育,这时要他们再联系实际,抒发感想,自会水到渠成地写成文章。

例如学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布置学生围绕蔺相如的克己奉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与廉颇的知错就改等美德,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使学生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二)从日常生活中品味人生,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自己的见解、感受、体会倾注于笔端,逐渐便会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例如:针对校园中发生的同学乱丢纸屑、讲脏话、通宵上网等现象,以“八荣八耻”的教育为契机,让学生以“责任感”“荣辱观”为话题进行写作。

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事,学生有话可谈,并也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从系列作文中塑造心灵,如:为了正确认识自己,以“我”为题进行写作,通过写作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便可取长补短;接着从最熟悉的家人写起,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爷爷”、“我的奶奶”等,从家人身上吸取高贵品质;再扩展到“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再写“升入高中的感受”、“我战胜了自己”、“我学会了宽容”等。

这样,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三、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必修一的《劝学》(节选)时,利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观点,对高一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绝不是一蹴而
就的,要善于积累,要从每个知识点的点点滴滴抓起,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讲授必修二的《落日》时,利用课文中的“我们最后的胜利是以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又如在讲授必修四的《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课时,利用孔子批评冉有、季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一观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要“在其位,谋其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在生活中言教身教、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

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所以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浓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并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英.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0):166
[2]陈琴.从新课程目标透析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走向[J].教师之友,2001(2):14
[3]龙江江.高中课程标准下语文“双基”的人文性探析[J].现代语文,2009(19):15-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