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摘要】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心理、思维方式诸方面比较趋于定型化,并且外显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是心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心态。

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密切相关。

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往往是学习进程中的障碍。

所以,发现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并予以改善,对提高学习效率极为重要。

在我们日常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个话题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有这样一则寓言:两只蜗牛刚刚过了桥,突然听见背后一声巨响。

它们回过头一看,只见桥已坍塌。

“啊呀!我们险些送命。

”“一点也不错,幸亏我们爬得快。


为什么两个人在观察了同一事件后,对事件的描述不一致,注意到的细节不一致,采取的决策不一致,最后的行动也不一致?——因为心智模式不同
1 认识心智模式
一位日本的心理学大师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

意大利诗人但丁则曾云:”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

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

这与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推崇的“每日三省吾身”是何等的如出一辙,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中外文化的共性何其多。

是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是心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心态。

何为心智模式?这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着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是思想的定式反映。

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

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

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

是一个人在思想、心理、思维方式诸方面比较趋于定型化,并且外显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也影响我们的行为。

不同的心智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

心智模式是由于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

通常,我们察觉不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例如,对于脸上经常挂着微笑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他乐观豁达;对于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我们可能觉得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这就是我们在“心智模式”影响下所作的判断。

总之,是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
藏着巨大的感召力。

因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也不相同。

拥有较佳的心智模式,较易顺应环境的改变。

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好,说明他心中的图像清晰、准确,因此认识客观事物就正确,他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可能失败。

因为我们一直未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所以这些模式一直未受到检视。

因为未受到检视,这些模式也就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世界却在改变。

由此可见,改善心智模式是何等重要!此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也!
改善心智模式这一说法来源于商业管理界,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博士提出的“五项修炼”中的第二项修炼。

他认为“心智模式”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影响我们自我的认识,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也影响我们的决策。

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密切相关。

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往往是学习进程中的障碍。

所以,发现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并予以改善,对提高学习效率极为重要。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觉醒”滞后于教学。

每年中考后失意考生的失落、怅然、眼泪对其自身下一步的成长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觉醒(绝大多数情况如此,当然也会有死不悔改的学生)。

当其进入未必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其心智模式也有一定改善,开始发愤苦读,直至成才。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心智模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后,可以提前改善和影响学生的心智模式,让学生的“觉悟期”提前,从而改进历史与社会教学。

2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心态决定一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不同。

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与失败。

那么,如何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呢?
2.1 永保兴趣、梦想、执著与专注:
改变传统心智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求人在工作、生活中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对新鲜事务保持浓厚的兴趣,不断做梦。

这种好奇心和梦境能够使人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品质,维持强势的内控能力,并发展出一种反常规的心智模式。

1970年代,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有着一种超强的梦想和追求。

他的执著和直觉让他毅然离开哈佛大学而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今天的技术巨人和世界首富。

苹果计算机的乔布斯对创新的专注和执著,同样使他能够在20年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和心智模式,在个人职业生涯曲折而坎坷的经历中,专注于不断创新,把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每一次危机都变成了商机、利润和美誉。

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这种兴趣、梦想、执著与专注来维系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给自己正确定位:
远大的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但现实社会芸芸众生中绝大多数终究属于“平凡”之列。

当然,平凡的人生也蕴含着崇高的生命意义及闪光点。

问题在于不能脱离社会实际以及班级群体,孤立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并对自己的人生及学习目标盲目定位。

因为许多学习者的过度焦虑往往是由于盲目追求过高的人生与学习目标而且害怕失败造成的。

学习者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步追赶”为原则,选择班级群体中的合理参照点,拟定自己学习追赶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当预定目标达到后可拟定新的追赶目标,不断前进。

过高的目标定位在学习及思维方式上会造成另一个误区,即忽视基础,爱做难题与偏题,美其名曰“提高思维能力”。

结果考试中不但不该丢分的基础题拿不到应有的分数,而且难题也未必能如意拿到。

事实上万丈高楼平地起,难题本身就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

受时局影响,历史与社会的中考范围几乎每年都在变化,故一定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