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八)财政与税收[易错澄清练]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点拨:财政收入多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并非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税收具有固定性,但不是说税收是绝对不变的。
(√)3.经济发展过热时,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点拨:经济发展过热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4.财政盈余越多越好。
(×)点拨:财政盈余并非越多越好,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营改增”积极的效应是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点拨:“营改增”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替换,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
[小题提速练]6.(2017·四川宜宾模拟)2016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正确体现这一政策及效果的传导过程是()①减税降费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③效益提高④成本降低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解析:选D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减少税收降低费用,这会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故正确体现这一政策及效果的传导过程为②①④③,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7.在应对经济新常态过程中,国家财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税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但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制约财政收入的增长。
下列对税收与财政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高水平的税收,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相互制约③增加财政收入,要以税收不损害经济活力为限④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高水平的税收不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①说法错误;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谈的是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舍去;③④正确,故选D项。
8.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
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③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④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B本题的题意为“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化解产能过剩”,①社会总供给增加,加剧了产能过剩,与题意不符,舍去;降低税率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企业转型,化解产能过剩,符合题意,②当选;③属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舍去;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属于积极财政政策,也能化解产能过剩,④当选,故选B项。
9.下表是我国2016年规划目标与2015年对比图。
从表中可判断出()B.我国利用行政手段,扩大赤字规模与基建投资C.财政能够调节资源,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D.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与社会监管,达到供需平衡解析:选C通过材料中的对比我们发现,我国要将关于水利工程投资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增加,体现了财政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基本养老金标准不断提高,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故选C项;A项强调了货币政策,不选;B项不选,因为财政政策属于经济手段;D项强调了社会监管,与材料无关。
10.(2017·山东日照模拟)一些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在国家扶持下办学设施不断改善,但由于城乡流动性加快,大量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学校生源减少、办学规模日渐萎缩。
同时,国家政策性资金仍在持续投入,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对此,有效的解决办法是()①加快新农村建设,吸引进城人员返乡创业②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③梳理教育支出项目,调整教育资金分配结构④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针对材料中提出的农村教育资金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需要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这是我国近年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②③符合题意;加快新农村建设,吸引进城人员返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材料中的矛盾,但不是有效的办法,①不合题意;④中“将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与我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不符。
11.2016年中国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 600亿元,赤字率达到3%。
这一措施会()①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②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③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企业税负④引发债务危机,导致通货紧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故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说法错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增收,排除;④说法错误,我国财政风险是可控的,并不会引发债务危机,导致通货紧缩,排除。
12.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②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③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④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C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①②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③是错误的;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3.(2017·江西一模)税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结构性减税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下列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影响的传导中,正确的是()①降低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税负降低→生产扩大②推进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③健全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④营业税改增值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①说法错误,因为结构性减税不意味着降低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且起征点降低会增加企业税负,故排除;推进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开采和使用成本,从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故②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故③正确;④说法错误,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总体上会减轻企业负担,国家财政收入短期可能减少,故排除。
14.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活力。
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①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从制度上消除重复征税②央行进一步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房贷成本③由“制造”到“智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④重公平,养老制度并轨以缩小社会养老差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环节的改革,央行进一步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房贷成本是为了促进消费,不是供给侧改革,故排除②;重公平,养老制度并轨以缩小社会养老差距属于分配改革,故排除④;①③属于供给侧的改革。
15.不同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首次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有诚意的减税计划”。
由此可见,我国在2016年()①加大刺激总需求增长的力度②调整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将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④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较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和要求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①④正确;②不选,材料中强调了税收只增不减,与财政支出结构无关;③不选,因为调整税收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
16.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此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①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小微企业负担减轻③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④企业投资力度加大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解析:选C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扩大,有利于小微企业负担减轻,企业投资力度加大,企业规模扩大,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项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传导合理。
A、B、D三项的传导均不合理。
17.(2017·安徽淮南一模)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象,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是()①企业纳税款中分红的比例过大,损害了国家的利益②企业和个人一样,都应该依法自觉诚信纳税③公民对违反税法的行为有检举和处罚的权利④国家应加强税收征管,严惩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选B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象,企业和个人一样,都应该依法自觉诚信纳税;国家应加强税收征管,严惩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偷漏税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企业不能用纳税款分红,①说法错误。
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权在税务和司法机关,公民没有处罚的权利,③说法错误。
[大题规范练]18.(2017·东北三省模拟)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 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 800亿元。
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 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从资金用途看,新增债务主要用于市政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
2016年1~4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最快的领域:资源勘探信息(24.1%),城乡社区支出(2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22.3%),住房保障支出(20.3%),教育(17.5%),社会保障和就业(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