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常见蔬菜主要病害及其症状
摘要:本文就几种常见的设施内栽培的蔬菜的主要病害症状进行了介绍,有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关键词: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叶霉病青枯病疫病根腐病黄萎病霜霉病
近年河北省开始重视了蔬菜栽培,河北省的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也逐步扩大,并且有了好多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一些以设施蔬菜栽培为收入的个体户,但是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面积逐渐增大,设施中的病虫害也逐渐严重,本文就是重点介绍设施中的各种病菌性病害进行阐述。
一、黄瓜在设施中常见病害
黄瓜是农村栽培种栽培量较多的蔬菜,黄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根腐病、靶斑病、白粉病等。
1、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
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
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
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
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苗期发病,其正面初呈退绿,继而黄华,最后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
在潮湿的环境下,叶背面产生黑色的霉。
成株发病,一般下部较老的叶片先发生,初期叶面上收叶脉限制,呈多边形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干枯易破。
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叶背形成一层黑霉。
2、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
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茎和叶柄。
发病初期,叶正面活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分斑,并且逐渐增大成连片的白粉斑,似撒上一层豆粉,以后逐渐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黄发脆,但一般不脱落
3、腐霉根腐病
主要表现为根系少,主根、次生根及根部初呈水渍状,随后主根和根基部活根基部一周干缩变细,致顶部和叶片活整株叶片枯萎,纵部根茎茎维管束变淡褐色,后根系的须根,次生根成水渍状腐烂,不长新根,重病植株枯萎死亡。
4、斑病靶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
田间主要为害叶片,由中下部叶片向上逐渐发展,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水渍状斑点,略凹陷,受叶脉所限,有事为多角形,以后逐渐扩大,病斑大2毫米时近圆形,外围须毛稍深,褐色。
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叶背病部稍微隆起,似膏药状,黄褐色。
当病斑扩展至3-4毫米时,多为圆形,少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中央灰白色、质薄呈半透明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严重时病斑整合,叶片枯死。
二、辣椒在设施中常见病害
设施中辣椒栽培常见的病害有青枯病、疫病、根腐病等。
1、青枯病
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
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井烧毁。
该病发病初期反应为个别枝条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个植株,地上部叶色较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
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黏液溢出。
2、疫病
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辣椒疫病
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
该病为害茎、叶、果实。
病叶有暗褐色的圆形或近圆形斑,边缘呈黄绿色,病果蒂部初为暗绿色,水浸状斑,后变褐软腐,湿度大时,长出白霉,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病茎由水浸状病斑绕茎表皮扩展,呈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很快枯萎。
嫩茎病部明显缢缩,易折断。
疫病是辣椒生产商毁灭性病害。
3、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是辣椒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都可发病。
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根系腐烂、植株枯死。
其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
一般在定植后至盛果期发生,染病植株的枝叶白天发生萎蔫,傍晚至次日凌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个植株枯死。
观察根部,病株的根及根基部皮层呈浅褐色至褐色腐烂,而且易剥离,多由支根蔓延至主根。
主要为害茎基部及维管束。
三、茄子在栽培中常见的病害
设施中的茄子常见的病害有黄萎病、绵疫病、褐纹病等。
1、黄萎病症状
门茄坐果后发生该病,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新兵,凋萎病,是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并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
因此又称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干枯脱落,成为光杆。
剥开跟和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2、绵疫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
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满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烂。
基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稀疏的白霉;幼苗被害引起猝倒病。
3、褐纹病症状
幼苗受害,茎基部初现凹陷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造成幼苗猝倒立枯。
成株期受害,现在下部叶片上初现苍白色圆形斑点,而后扩大为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间浅褐色或灰白色,有轮纹,后期并班上轮生大量小黑点。
茎部产生水浸状梭形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后期骠骑开裂,露出木质部,易折断。
果实薄棉产生椭圆形凹陷斑,深褐色,并不断扩大,其上布满同心轮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病果极易腐烂,病果脱落或干腐。
四、番茄栽培时常见的几种病害
番茄在栽培种常见的蔬菜有晚疫病、青枯病、灰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
1、晚疫病症状
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以叶和青果受害重,幼苗染病,病斑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
叶片上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形成不规则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变暗褐色,边缘不明显。
果实上,青果发病多,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黑褐,常作云纹扩展。
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
2、青枯病症状
病状与枯萎病相似,青枯病有以下特点可以与之区别:一是病株直到枯死扔保持青绿;二是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三是病程进展迅速,严重的病株,7-8天即死亡。
3、灰霉病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严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在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限分明。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至长圆形或条形病斑,浅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枯死。
4、白粉病
番茄白粉病症状同黄瓜白粉病症状相似,在此就不多赘述。
5、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果实。
叶片染病,叶面初现不规则浅黄色,叶背初生为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
6、病毒病
主要有三种症状:
a.花叶病:田间常见的症状有两种:一是在番茄叶片上引起轻微花叶或微量斑驳,植株不
矮化,叶片不变小、不变形;另一种番茄叶片有明显花叶,随后新叶变小,叶脉变紫,叶细长狭窄,扭曲畸形,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下部多卷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并大量落花、落雷,基部已坐果的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
b.条斑:病株上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植株茎杆上,中部初
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扩大,以致病株萎黄枯死。
c.蕨叶病:病株一般明显萎缩,下部叶片叶缘向上卷起,严重的卷正管状,中部叶片微卷,
主脉微现扭曲,上部叶片细小形成蕨叶,叶背叶脉呈淡紫色,叶肉薄而色淡,微现花斑。
以上只是在蔬菜栽培过程中一些较为常见的微生物病害,他们的防治可作为另一个专题进行阐述,这里只对一些症状进行了表述。
还有其他病害,诸如番茄的裂果等生理性病害也是设施种植时常遇到的情况,这就要求人们注意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注意一些激素的使用,这里就不再做细致赘述。
参考文献
杨淑华,卢瑶,刘笠娟大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植物医生,2010(4)11
南香菊,胡玫秀,成志芳温室番茄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09(1)28
郭智勇,于海培,桑爱云辣椒根部病害的识别和防治[J].中国果菜2010(1)37
李林,徐作延设施蔬菜中为害较重的几种病害(一)[J].中国蔬菜2010(15)26
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