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人民版思品三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山东人民版思品三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十一个课题。

第一单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我的家庭》,第二课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课是《我成长的故事》,第四课是<我会做的事情>。

第二单元是“可爱的学校”,有三个课题。

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是《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三课是《学校周围探秘》。

第三单元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在邮局工作的人》,第二课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三课是《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第四课《一次卖报的体验》。

本册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让道德教育存在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本册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通过使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儿童获得丰富的、连续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个课题:《我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我成长的故事》、《我会做的事情》。

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能力:1、学习知识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1、知道家庭生活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平等对待,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本单元主题授课11-12课时。

第一课:我的家庭活动目的: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体会家庭成员的亲请。

2、加深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学会体贴关心家人,孝敬长辈。

二:教学准备1、学习记录表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幸福的家”1、活动准备:课前准备好全家福的照片,收集一些家庭趣事等。

2、活动安排:教师布置活动安排:(1)、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介绍西下。

(3)、说一件家庭趣事或体现家庭温暖的事。

3、学生活动。

二、智力回答1、刚才介绍的同学中,三口之家的都是谁的家庭?(五口、六口……)2、在刚才的介绍中,只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有……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有……3、你还知道一些特殊的家庭吗?三、知识介绍(一)、单亲家庭:1、教师用一则关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的小故事提出话题。

2、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个孩子很可怜,他缺少爸爸妈妈的爱……)3、引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多和他一起玩;多帮助他,关心他……)4、教师小结:这样的家庭叫做“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不象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那样,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所以他们心理很难过。

但是,只要我们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小伙伴,不提另他们难过的事,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他们也象我们一样幸福。

(二)、福利院:1、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的资料介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福利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特殊家庭”的温暖及其与平常家庭的区别。

2、说一说,你想为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做些什么?(看望他们:捐款……)四、思考辨析:1、教师借助刚刚讲到的“福利院”提问,为声么要给孤儿、弃儿建立福利院?2、学生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家庭各不相同,但是每个认得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家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教科书的样子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六、布置下一节的任务: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月收入,并了解他们工作的体会。

七、课后拓展:走访本地的福利院。

第二课时一、资料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上节课后的调查结果。

2、讨论以下爸爸妈妈的工作时间、收入、他们的体会,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二、全体展示:1、简单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工作、收入。

2、通过调查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小结: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卜辞辛劳的工作,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爸爸妈妈正伟大。

三、说说:1、通过调查与交流,你想对爸爸妈妈上说写什么。

2、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谢卡、留言条、自制一份小礼物……)板书设计:我的家庭家庭成员组成: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资料卡画画家庭树教学反思:学生能较好的认识家庭成员,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能完成家庭树的画法。

并完成的较好。

第二课:幸福的家庭活动目的: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讲究民主,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因的义务。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活动:“我的一家”1、教师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讲一件家种有趣的事或难忘的事(教师将家庭照片贴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2、(在黑板上贴“家”字)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休息的港湾。

你愿意把你的家庭介绍给我们大家吗?3、请几个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各自的家庭并讲一件有趣的或高兴的或令人感动的事,把家庭照片贴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没有被倾倒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照片贴在房子中。

二、讨论交流1、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2、学生讨论,在小组内商量一种形式体现出来(说说,表演一件体现家庭幸福的故事……)3、学生展示。

三、情感提升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分别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还有同学们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幸福、高兴、快乐……)2、小结:父母、长辈以及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致的关爱来表达他们非常爱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家,而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大家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第二课时一、活动:“一次家庭会议”1、教师提问:你参加过你的“家庭会议”吗,长辈们尊重你的意见吗?家中的事情最后是怎样决定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展言论。

3、讨论交流:参加家庭会议时自己的体会。

4、引导性提问:全家一起讨论决定事情有什么好处?5、学生根据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那些事情我帮忙”1、教师设置情境:(1)、家里要换新家具(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钱(3)、爸爸妈妈吵架了………..2、讨论:从中选择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和不该干涉的事情,说明理由。

3、汇报结论。

4、教师总结:家庭中会遇到许多意外或大事情,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应该我们帮忙的我们就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不应该参与的我们就不要给父母添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三课时一、情景分析1、教师:爸爸妈妈不在家,小明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凯小明的门,邻旧居张爷爷马上出来,了解情况后把陌生人赶走了并且给小明送来好吃的午饭……二小红呢,平时邻旧不相往来,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也没有人问他、管他、结果小红又闷又饿,难过的哭起来……、2、讨论分析:为什么小明和小红的情况会不同?二、活动:介绍我的好朋友1、教师解释活动的内容:除了学校中的好朋友,你还有哪些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2、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好友,说一说和他们交往的趣事。

3、教师总结:“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里关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欢乐,避免不少的麻烦。

三、辨析交流:1、教师出示几则有关邻里间的小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分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做。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说说:学生说说自己家与邻居相处的一些小事情,体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2、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是和睦的、民主的、快乐的邻里一家亲:和睦的邻里关系、健康的邻里生活,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教学反思:学生能体会幸福家庭的含义,能理解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理解邻里一家亲。

体会邻里之间彼此的关爱。

学习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谚语。

第三课:我成长的故事活动目的:1、通过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体会凡事做计划的重要性和好处,养成做计划的习惯。

3、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1、发“请家长走进课堂”的邀请信若干份。

2、教师的背景上布置“爱心小屋”背景。

3、学生课前搜集婴儿时的小衣物、照片,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

4、与父母翻看自己的相册。

询问自己成长中父母艰辛哺育的感人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活动(一)、爱的收获1、在教师制作的“爱心小屋”(可以画挂图或制作简单模型)中挂出:小衣物、小帽子、小奶瓶……2、通过这些物品,说说自己的变化?(二)、寻找成长的足迹1、看一看、比一比:(1)、用毛衫与声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以下。

(2)、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得出结论:头张大了……2、问问、成称、两量(1)、出示“出生时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学生分别介绍:当时自己的体重、身高)(2)、称称、量量:教室的一角放有一台秤,现场称出学生的体重,量出学生的身高。

3、幸福回忆:(1)、请学生上台演示一组自己成长的照片,边出示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当时有什么难忘的事。

(2)、听妈妈真情诉说:请学生的家长来补充孩子成长过程的趣事。

4、夸夸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父母为我们的冲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谁能夸夸自己的父母。

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地说,让学生与家长真心的交流。

三、活动:亲情悄悄话1、学生们互相交流,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2、请学生走到自己父母身边,说说悄悄话。

3、播放音乐《世上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请学生与家长一起在照片的背后写上悄悄话,并且把他张贴在“爱心小屋”。

第二课时一、教师导入欢迎大家回到我们的“爱心小屋”。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爸爸妈妈无私的爱,体会到他们为了我们的冲长付出了艰辛。

小同学把一句句爱心寄语写在了“亲情悄悄话”留在了“爱心小屋”里,使我们爱的小屋充满亲情,更加温暖。

过渡:在妈妈爸爸的关心、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起来,那蚂,作为儿女,我们该如果回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