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1.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_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2.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3.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4.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它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5. 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6. 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含混和含蓄。
7.灵感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__非预期性_____和_____转瞬即逝性___。
8.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是____直接回收法______、____挨次扫描法______-和_____按层次推论法_____。
9.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10.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1. 艺术至境三美神分别指文学意境、文学典型、文学意向。
12.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义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13.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化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和文学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14 .第二种风格观着重从风格形成的__内在根据_____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_创作个性______与__作品风格____联系起来。
15.风格必须从__审美主体_____与___审美对象____的对应性角度上去理解。
16.“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7.读者的文学接受大致可以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阶段。
18.文学接受的动机概括起来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五种动机。
19.文艺理论中“召唤结构”这一概念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提出来的。
20.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可分为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
21. 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状况看,可分为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批评性接受。
22.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等邻近的学科或科学相比,文学批评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
23.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24.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选择题:1.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A )。
A.诗学B.修辞学C.文艺学D.艺术学2.中国古代文论中( D )提出了“妙悟”说。
A.刘勰B.钟嵘C.王国维D.严羽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 B )这一概念。
A.无意识B.原始意识C.净化D.移情4.( B )著的《文学理论》中强调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的关系。
A.卡勒、沃伦B.沃伦、韦勒克C.韦勒克、卡勒D.刘若愚、沃伦5.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 A )。
A、黑格尔B、莱辛C、马克思D、卢卡契6.( B )曾指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A、车尼尔雪夫斯基B、列宁C、高尔基D、尼克拉索夫7.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大致取( A )和( D )两条路线。
A、人本主义B、反理论主义C、直觉主义D、科学主义8.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9.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已触及读者阅读的( B )A.创造性质 B.再创造性质 C.意识形态性质 D.反映论性质10.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 C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11.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 D )A.英伽登 B.兰瑟姆 C.伊瑟尔 D.姚斯12.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 D)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13.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 B)A.系统结构 B.交往结构 C.读者反应系统 D.创造系统14.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 A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普列汉诺夫15.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 B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16.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C )A. 刘勰B. 陆机C. 曹丕D. 钟嵘17.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_______时间完成的( C )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18.刘勰在________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 C )A.《诗品》B.《文赋》C.《文心雕龙》D.《诗话》19.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 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20.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方针是(C)A 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继承文化遗产21.美的观念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2.“无可争论,写作事业最不能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是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这段话出自(B )A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C高尔基《论短见与远见》D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23.( C)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A 科林伍德B 华兹华斯C 苏珊·朗格D 托尔斯泰24.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
”的是(D )。
A 柏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 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25.“艺术的职责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一说兴于( B)A 18世纪B 19世纪C 20世纪D 21世纪26.“诗意”的裁判是( B )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过的一个概念。
A 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D别林斯基27( A )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A高尔基 B别林斯基 C 恩格斯D列夫·托尔斯泰2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 A 。
A 浪漫型B 豪放型C 现实型D朦胧型29.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B 和虚幻性。
A 再现性B 表现性C 暗示性D逼真性30.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C 和朦胧性。
A 再现性B 表现性C 暗示性D逼真性31.文学意境的表现特征(A)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动之以情,晓之有理32.清末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C)A.章士钊B.康有为 B.王国维 D.梁启超33.下面哪些诗句不是“无我之境“(D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4. 中国古代明清之后发展起来的叙事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B )A.李贽的小说理论B.金圣叹的小说理论C.张竹坡的小说理论D.毛宗岗的小说理论35.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派B.法国结构主义C.俄国形式主义D.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36.在叙事作品中,“事件”是指(C )A.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B.按事件顺序讲述的故事C.由所叙述的人物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叙述单位D.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37.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式的叙述是( B )A.故事B.情节C.场面D.时间38.下列文学批评家中哪一组认为“情节比人物重要”?(B)A.亚里士多德、金圣叹B.亚里士多德、李渔C.黑格尔、金圣叹D.黑格尔、李渔39.“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D 。
A.《文心雕龙》 B.《诗品》C.《典论·论文》D.《文赋》40.. A认为文化就是一整套符号体系。
A.卡西尔 B. 苏珊·朗格 C.拉康 D.格雷马斯41.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B 。
A.象征B.比喻C.夸张D.对比42. 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一词来自希腊文词语 B 。
A. 酒神歌B.七弦琴C.山羊之歌D.十四行诗43. 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比较,突出话语的 B 。
A.说明功能B.表现功能C.指示功能D.报道功能44.18世纪法国学者( D )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A马克思B拜伦C歌德D布封45.( A )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
A创作个性B文学风格C日常个性D精神个性46.中国古代风格类型划分的简分法一般把风格划分为( A )。
A刚和柔B虚和实C奇和正D简和繁47. 文学消费活动受到文学生产、 C 和文学传播的直接影响。
A.笔头媒介B.口头媒介C.文学媒介D.电子媒介48.所谓“文学消费规定着文学生产”主要表现在( A )A. 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B. 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C. 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49. 文学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主要在于它是( B )A.具有商品性质B.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C.会有价值的损耗50. 读者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的情绪状态称为(B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51.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 A )A.期待视野B.接受心境C.召唤结构D.接受动机52.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B)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53.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 C )A.期待B.心境C.延留D.共鸣54.刘勰说的“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强调了( C )A.期待视野的影响B.接受动机的作用C.欣赏实践的作用D.接受心境的影响55.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批评史一起共同构成。
( A )A.狭义文艺学B.广义文艺学C.文艺理论学D.文学思想56.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管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
(B)A.行为形态话语B.意识形态话语C文学创造 D.文学风格57.美学的观点和历史观点曾被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