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章末检测(解析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章末检测(解析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末检测一、单选题1.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阳光B. 土壤含氧量C. 水D. 温度2.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竞争B. 共生C. 寄生D. 捕食3.我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A.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 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4.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A. 草→蝗虫→食虫鸟→细菌B. 柳树→蝉→螳螂→黄雀C. 老鼠→蛇→鹰D. 黄鼠狼→蛇→田鼠→水稻5.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C.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D. 骆驼的尿液非常少6.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B. 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D. 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8.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B. 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C. 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D. 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强9.下列各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校园内的榕树B. 池塘中的泥鳅C. 巴中的母亲河巴河D. 小河中的虾10.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它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一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B. 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鷹C. 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D. 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11.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生物体 A B C D E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A. A→E→C→B→DB. D→B→C→E→AC.D.12.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 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13.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C.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D.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14.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里的“青山”主要是指良好的( )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淡水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二、判断题16.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才能促进物质循环。

(判断对错)17.人们将“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很快在滇池蔓延,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影响环境。

(判断对错)18.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判断对错)19.没有动物、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判断对错)20.农田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唯一的人工生态系统。

(判断对错)三、综合题2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________→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2.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_。

(3)图丙中,A图表示________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________。

(4)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23.阅读下面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生物圈II号随着地球资源的枯竭,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

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II号”。

“生物圈II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

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野生的海洋生物,昆虫,还有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3年1月,8名经严格筛选的科学家进入“生物圈II号”。

他们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猪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

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遗憾的是,一年以后,“生物圈II号”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猛增。

除了藤本植物以外,很多靠昆虫传粉繁殖的植物都死亡了。

粮食大幅减产。

科学家无法再在里面继续生活下去,不得不提前撤出。

“生物圈II号”的实验结束,了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是它用事实告诉人们:亦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生物圈II号”是生态系统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2)请尝试分析在“生物圈II号”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

________(3)请尝试分析“生物圈II号”的实验没有完成预定计划的原因,谈谈我们今后该怎样善待我们生活的地球?________24.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近年来,一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

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到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土壤镉浓度(毫克/千克)籽粒镉含量均值(毫克/千克)稻谷产量均值(克/盆)0.68(中度污染)0.022 121.372.01(重度污染)0.213 129.85(农作物镉含量国家安全标准值:0.2毫克/千克)(1)实验全程使用专用设备生产的纯净水而非普通水灌溉水稻,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________,稻谷产量________(会/不会)降低。

(3)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镉吸收能力弱,有的水稻则吸收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

你会选择哪类水稻种植于污染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25.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相同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生长状况相近的绿色植物水草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图A缺少生产者。

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请写出两个)。

(2)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3)若将以上四个装置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装置________。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C解析:解: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此题中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

故答案为:C【分析】在解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习题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沙漠中缺水等,然后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2. B解析: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

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瓶子草与细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B【分析】1、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2、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

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3、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3. A解析:解: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有利于躲避敌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