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的定义][ND|易]
1.温病学
[答案]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也就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
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
2.伏寒化温
[答案]冬季感受寒邪,当时未发病,寒邪内郁日久化热,至春从内而发温病。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
3.温病学派
[答案]继承并发展了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对温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较深刻认识而逐步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
4.寒凉派
[答案]金元时代医学上的学派之一。
其代表人物刘河间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上主张以用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中]
5.伏邪温病
[答案]凡感受外邪,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温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易]
6.新感温病
[答案]凡感受当令之邪,感而即发,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的温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定义][ND|中]
7.温病
[答案]是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难]
8.温毒
[答案]一为病因,系指温热毒邪而言;一指病名,指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除具有一般急性热病的临床见证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溃烂,或肌肤有显著的斑疹等特征。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易]
9.风热病邪
[答案]具有风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易]
10.暑热病邪
[答案]具有暑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中]
11.湿热病邪
[答案]具有湿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难]
12.疠气
[答案]又名戾气,是一种性质暴戾,来势凶猛,致病急剧,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大流行的温邪。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难]
13.卫气同病
[答案]指温邪由表入气分,而卫分之证未解的证候,或温邪同时侵犯卫表和气分,而同时见有卫分证和气分证的证候。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难]
14.气营两燔
[答案]燔,焚烧之意。
气营两燔是指气分和营分均有邪热炽盛的证候,亦即气分证与营分证同见。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难]
15.卫营同病
[答案]指病邪已入营分,见有营分证而卫分证未解的证候,或病发于营分而兼见卫分证的病证。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难]
16.气血两燔
[答案]燔,焚烧之意。
气血两燔是指气分和血分均有邪热炽盛的证候,亦即气分证与血分证同见。
[TX|名词解释][PZ|常用诊法][KD|常见症状][ND|易]
17.身热不扬
[答案]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自觉发热不甚的一种热型。
为湿重于热,热为湿郁,湿热蕴蒸的表现。
[TX|名词解释][PZ|常用诊法][KD|常见症状][ND|中]
18.湿遏热伏
[答案]即热蕴湿中,湿处热外,湿邪阻遏而致热邪不能外透。
[TX|名词解释][PZ|常用诊法][KD|斑疹][ND|难]
19.斑疹
[答案]21.斑疹是温病过程中出现的皮疹,其中斑点大成片,一般无碍手之质,压之不退色;疹点小呈细琐碎小粒,突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
斑疹大多是由于邪热炽盛,深入营血所致。
[TX|名词解释][PZ|常用诊法][KD|常见症状][ND|中]
20.战汗
[答案]多系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蓄积力量奋起鼓邪外出面是突然发生战栗,然后全身大汗出的现象,谓之战汗。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易]
21.辛凉轻剂
[答案]在辛凉解表剂中,选用辛凉轻清宣透之品、药量较轻而组成的方剂,如桑菊饮。
与银翘散比较,本剂解表之力较轻,吴鞠通称之为辛凉轻剂。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易]
22.风温
[答案]由风热病邪引起的,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特征,继则出现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候,后期多表现为肺胃阴伤的急性外感热病。
多发于春、冬季节。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易]
23. 肺热腑实
[答案]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的肺肠同病,症见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治以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常用方剂为宣白承气汤。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
24. 肺热发疹
[答案]肺经气分热邪波及营络,症见身热,咳嗽,胸闷,肌肤发疹,疹点红润,苔薄白,舌质红,脉数。
治法为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春温][ND|中]
25.春温
[答案]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发生于春季,以发病急骤,初期即有明显的里热证候,病情较重,变化较多,后期可伤及肝肾阴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急性热病。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中]
26.暑厥
[答案]暑热之邪闭塞清窍,出现神昏肢厥的病证。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难]
27.暑温
[答案]是指发于夏季,由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初起即有气分热盛证候,病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闭窍动风。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暑温][ND|难]
28.暑瘵
[答案]暑热邪毒侵犯肺脏,损伤阳络致骤然咯血,衄血等症的病证,以形似痨瘵,发于夏季而得名。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中]
29.热深厥深
[答案]是一种病理现象。
温病过程中,由于邪热内伏,阳气被邪热闭郁于内,不能外达四肢,出现身体灼热而手足厥冷的证候,热邪愈深伏,手足厥冷越甚。
[TX|名词解释][PZ|温热类温病][KD|风温][ND|易]
30.热结旁流
[答案]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表现。
由于邪热与燥屎搏结于里,肠腑水液从燥屎旁边流过而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异常,称为热结旁流。
[TX|名词解释][PZ|湿热类温病][KD|湿温][ND|易]
31.分解湿热
[答案]用苦寒清热,苦温燥湿的方法,既清热又祛湿,治疗湿热交阻之证。
[TX|名词解释][PZ|湿热类温病][KD|湿温][ND|易]
32.湿阻清阳
[答案]指湿邪郁阻卫表或中焦,清阳之气被遏而出现头重如裹,头目不清等症状。
[TX|名词解释][PZ|湿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
33.湿遏气机
[答案]湿邪性粘滞,侵犯人体后则阻滞气机,出现胸闷脘痞,脉濡缓等症状。
[TX|名词解释][PZ|湿热类温病][KD|湿温][ND|中]
34.苦辛开降
[答案]用苦泄之品以泄里热,辛味开泄湿邪,以治疗湿热并重之证。
[TX|名词解释][PZ|温毒类温病][KD|大头瘟][ND|易]
35.大头瘟
[答案]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除具有全身憎寒发热外,并以头面赤肿大为特征,多发于冬春二季的急性外感热病。
[TX|名词解释][PZ|温毒类温病][KD|大头瘟][ND|中]
36.大头伤寒
[答案]大头瘟别名。
因其临床表现类似伤寒,故名大头伤寒。
[TX|名词解释][PZ|温热论][KD|卫气营血][ND|易]
37.水主之气不能上荣
[答案]由于津液受伤而不能上升荣养头面清窍。
[TX|名词解释][PZ|温热论][KD|卫气营血][ND|易]
38浊邪害清
[答案]指湿热之邪蕴蒸蒙蔽于上,清阳之气被阻遇,以致清窍壅塞的一种病理变
化。
[TX|名词解释][PZ|温热论][KD|治则][ND|中]
39.透热转气
[答案]“透热转气”是温热病邪入营分时期的治疗原则。
说明热邪虽入营分,犹可开达转出气分而解。
[TX|名词解释][PZ|温热论][KD|治则][ND|中]
40.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
[答案]指温邪挟风,挟湿的治疗方法,风宜疏散,故温邪挟风者宜加透散之品,使风从外解;湿宜分利,故挟湿者宜加甘淡渗湿之品,使湿从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