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4. GF
GF:无菌剖腹产,在绝对隔离器中养育。(塑料薄 膜无菌隔离器)
应用: ①在实验动物领域应用; ②在免疫学方面应用:是研究免疫发生机理与生产
高效优质疫苗的最理想动物。 ③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研究微生态学的最理想的动
物模型。 ④肿瘤学研究:是研究致癌机理,防癌、抗癌药物
筛选的理想动物。
级别分类,一般是按实验动物的微生物背景划分的, 这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上一般分为四级: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1.3传染病学研究:多种细菌、病毒、寄生 虫病研究。
1.4遗传学研究: 1.5免疫学研究: 1.6老年学研究:小白鼠寿命短,晚期老年病多
开放系统,普通饲养,大批生产,成本低,是最 低级别的实验动物。
CV广泛应用于教学、预试验及一些要求不严的 短期试验,生物制品生产。
严格意义上讲,CV不适合于科学研究。尽管如 此,CV祖先来自于SPF,剖腹产后普通化,即开 放饲养,
CV在饲料配方,饮水,室内温、湿度、光照、 噪声仍应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
“种”,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 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应用动物学上的一个基本 分类单位,尤其是畜牧学与实验动物科学, “品种”是人工选育的产物。
实用性 遗传的稳定性 形成品种的条件 同质性 具有一定的数量
“品系”:来源于同一优良品种祖先的 后裔群。
实验动物的级别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PF饲养环境应在绝对屏障系统——隔离器中
内部空气全部由送风装置供给,并经过滤除菌,内部 保持正压,利用空气梯度压力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工作人员进入需淋浴,衣、帽、手套、口罩均需消毒, 各种用品消毒,方可进入。
动物饲养架及饲养盒,以连续层流(空气经初、中、 高三级过滤后流入架内,在架内外形成空气压力差, 在饲养层等形成一个足以抵微尘进入架内的清洁区) 和空气净化,以实现空气净化的双保险作用。
★实验动物的特点:
①具有较小的个体差异,较强敏感性,较好 的重复性与较一致的反应性。
②一些遗传背景不清楚,携带病原微生物不 明确,健康状况及个体差异较大,反应性不 一致,一般不作为实验动物,其所取得的数 据不被科学界所公认。
2.意义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食品等) 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在科研、教学、 生产、检定、安全评价和成果评定中都离不开 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仪器”,“活试剂”。
⑦老年医学:无菌动物是最理想的衰老模型,无菌动 物寿命明显延长。
⑧其次:在放射医学、口腔医学、军事、航天、环境 医学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㈡ 常见实验动物的选择指南
1.小鼠: 用途: 1.1药理毒理学实验:包括药品、生物制品、食品、
日用品、化妆品、化工产品、环境监测、急性、 亚急性、慢性、三致试验、LD50、药物治疗试验等。 1.2肿瘤研究:可人工诱发多种癌症和白血病模型,也 可用裸鼠建立各种人类移植性肿瘤模型。 可用于搞癌药物筛选,癌病因、病机、免疫学等研 究。
对微生物的控制要求
GF:以无菌技术获得,不带任何微生物和 寄生虫,在隔离系统饲养。
GN:带有明确的微生物丛,无菌条件饲育, 在隔离系统饲养。
SPF:不带指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在 屏障系统饲养。
CV:微生物、寄生虫携带性情况不明,但 不能带有人畜共患和烈性传染病原体。 在开放系统饲养。
⑤营养学研究:是研究营养学的良好模型。GF动物 不仅用来观察肠道内细菌对代谢的影响,还用于研究 限制采食,对寿命,免疫力的影响,无菌动物对诸多 营养机理的分析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⑥毒理与药理学研究:最适合于进行慢性毒性实验, 适合于新药毒性及安全性评估。在微生态制剂、生物 制品、抗菌素试验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广泛应用于药学、毒理学、肿瘤学、免疫学、 传染病学、多种诊断和疫苗生产,以及生物 制品鉴定中。
屏障系统:空气经过一定的过滤净化,饲 养环境保持正压,进入系统的一切物品: 饲料、饮水、用具等均需经严格灭菌处理。 工作人员进出消毒,衣、帽、手套、口罩 均需消毒。饮水除高压消毒外,还应酸化 和过滤净化。
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这样比喻:“在生命科学研 究中使用实验动物就象在分析化学中使用分析 天平一样重要”。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生命科学研究课题投资40%涉及实验 动物,60%的生物学课题需要实验动物。 如美国肿瘤研究中心,每年研究经费2.2亿 美元,利用实验动物的课题占1.4亿美元。 我国生物医学科研课题也有60%上使用实 验动物。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 验基础
第一节:常见实验动物选择和处理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及其在科学研究中 的意义
1.定义: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 由人工选育,在一定条件下繁殖生产,具有明确的遗 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专门用于科学研究并符合一定 标准的各种动物。 ★实验动物种类:很多,常见包括:大鼠、小鼠、豚 鼠、家兔、狗、猫、猴、小型猪、鸡(SPF鸡)、青蛙、 蟾蜍、鱼类等。
市售和来历不明的动物为“无证动物”,试验结 果不予承认。
2.CL:
祖先仍是SPF或GF,屏障系统饲养。质量控 制要求介于CV与SPF之间。
国外无此级别,国外一般均采用SPF或GF。 国内由于发展水平条件所限,作为一种过渡,
暂可作为标准实验动物用于一般的科学研究。
3.SPF
属健康无病动物,动物质量高,适合长期慢 性实验,并能取得可靠实验结果。
我国对实验动物级别分类(1994年国家 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标)
一级:CV (conventional animal) 二级:CL(Clean animal) 三级: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 四级:GF ( germfree animal)
1.C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