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1.[2012·江苏化学卷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B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
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012·江苏化学卷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D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 4溶液,虽然实验现象均有固体析出,但一是盐析,一是变性;一是可逆变化,一是不可逆变化。
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 42-是不合理的,若溶液中有SO 32-也出现白色沉淀。
C.向一定浓度的Na 2SiO 3溶液中通入适量CO 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应为H 2CO 3的酸性比H 2SiO 3强。
D.向浓度均为0.1 mol ·L -1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 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沉淀向着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结论应该是Ksp(AgCl)>Ksp(AgI)。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3. [2012·江苏化学卷15]25℃,有c(CH 3COOH)+c(CH 3COO -)=0.1 mol ·L -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 3COOH)、c(CH 3COO-)与pH 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pH =5.5溶液中:c(CH 3COOH)>c(CH 3COO -)>c(H +)>c(OH -)B.W 点表示溶液中:c(Na +)+c(H +)=c(CH 3COO -)+c(OH -)C.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BC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pH=5.5比4.75大,从曲线来看CH3COOH的电离在增大,CH3COO-的水解在减小,不可能出c(CH3COOH)>c(CH3COO-)。
BC.W点表示溶液中:c(Na+)+c(H+)=c(CH3COO-)+c(OH-)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关系在溶液中始终存在。
pH=3.5溶液中c(Na+)+c(H+)=c(CH3COO-)+c(OH-)再把题干中的c(CH3COOH)+c(CH3COO-)=0.1mol·L-1代入即可。
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
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CH3COO-)+c(OH-)+c(Cl-);物料守恒关系为:2c(Na+)=c(CH3COO-)+c(CH3COOH)=0.1mol·L-1,不可能得出上述结论。
4. [2012·海南化学卷11]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b B.a>b C.c (A-)= c(Na+)D.c (A-)< c(Na+)C 【解析】pH为7,说明混合后的溶液显中性,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Na+)+c(H+)=c(OH-)+c(A-),可知c(Na+)=c(A-),故C选项正确。
若HA为强酸,则a=b,若HA为弱酸,则应是a>b,现在不知是强酸还是弱酸,故无法确定a和b的关系,故A、B、D选项错误。
5.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C时:①2()()()(1)HF aq OH aq F aq H O --+=+67.7H KJ ∆=-·1mol - ②2()()(1)H aq OH aq H O +-+=157.3 H KJ mol -∆=- 在20ml.0.1mol 1·L -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A .()()()HF aq F aq H aq -++ 110.4 H KJ mol -∆=+B .当V=20时,溶液中:()()()c OH c HF c H -+=+C .当V=20时,溶液中:()()0.1c F c Na mol -+==·1L -D .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 Na c F c OH c H ---+>>>)B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及应用能力。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可得:HF(aq)H +(aq)+F -(aq) ΔH =-10.4 kJ ·mol -1 ,故A 项错误。
当V =20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 ,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 (OH -)=c (HF)+c (H +);因F -水解,故溶液中存在:c (F -)<c (Na +)=0.05 mol ·L -1 ,故B 项正确,C 项错误。
D 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V 的大小,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 (F -)>c (H +)>c (Na +)>c (OH -)或c (F -)>c (Na +)>c (H +)>c (OH -)或c (Na +)=c (F -)>c (OH -)=c (H +)或c (Na +)>c (F -)>c (OH -)>c (H +),故D 项错误。
6.[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13]已知室 温下,3()AL OH 的K ,或溶解度远大于3()Fe OH 。
向浓度均为0.1mol ·1L -的33()Fe NO 和33()Al NO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3()Al OH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 。
合理的是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顺序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K sp[Al(OH)3]>>K 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OH)3沉淀,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OH-===AlO-+2H2O,故C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27.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C 解析:A选项中没有指明标况下,11.2L氧气不一定是0.5mol。
B选项中,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同,pH也不同。
D选项中△H数值是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
这题考查知识比较基础简单,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
8.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 2O(g)H2O(l) 的ΔH = 40.69 kJ·mol-1B.已知MgCO3的K sp = 6.82 ×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32-),且c(Mg2+) · c(CO32-) = 6.82 × 10-6C.已知:则可以计算出反应CH3(g)+3H 2CH3(g)的ΔH为-384 kJ·mol-1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 解析:A 选项中,H2O(g)→H2O(l)是放出热量,则H2O(g)H2O(l) 的ΔH=-40.69 kJ·mol-1。
A错;B选项中,难溶电解质Mg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MgCO3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是c(Mg2+)和c(CO32-)保持不变,不是相等,此时,K sp( MgCO3)=c(Mg2+)×c(CO32-),25℃时K sp = 6.82 × 10-6,所以B错;C选项中,苯环上碳原子间的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则反应的焓变不能用C-C 和C=C 的键能来计算,C错;D选项,常温下,NH3·H2O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加入少量NH4Cl 晶体,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向左(逆向)移动,抑制了NH3·H2O的电离,从而使NH3·H2O 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正确。
9.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2Fe(OH)2 + I2 + 2KOH= 2Fe(OH)3 + 2KI;3I2 + 6KOH= 5KI + KIO3 + 3H2O 复分解反应:2HSCN + K2CO3 = 2KSCN + CO2 ↑ + H2O;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热分解反应:4NaClO 3NaCl + NaClO4;NaClO4NaCl + 2O2↑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I2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D.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A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Co2O3>Cl2>Fe3+>I2,A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B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C正确;D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