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诊断
• 虽然不一定是自己的产品造成的问题,但6月14日下午2 点,总经理来到内江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情况,并作出以下 承诺:
• 第一,如果“未来”的产品真有质量问题,企业决不推卸 责任;
• 第二,即使“未来”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但是死者的家 属曾购买过自己的产品,也就是对自己企业的信任,企业 有责任帮助他们;
【症状3】问题大而无当
“请你谈谈你这份工作对公司的价值。”听到这样的问题,愣住了, 该怎么回答呢?当然要说价值很大啦,怎么大呢?思索了半天, 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说“我的工作是公司正常运转不可 缺少的一个环节”,心里暗想,这回答还真是废话。
不仅仅是,还有不少员工都在面谈中遭遇这样的“宏观”问题。原 本以为工作分析,人力资源部在了解情况后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做 个评价;谁知道,上来就让员工自己谈价值。这下可把大伙难住 了,说高了,一听就是空话;自谦一下,不等于让人家来炒鱿鱼? 只好统一口径,简单几句话把进行工作分析的人打发走了。
【症状2】事后大地震
人力资源经理,刚从某外企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发现企业管理有 些混乱,员工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也不科学。她希望进行工作分 析,重新安排组织架构。一听是外企的管理做法,老板马上点头 答应,还很配合地作了宣传和动员。
和工作分析小组的成员,积极筹备一番后开始行动。不料,员工的 反应和态度出乎意料地不配合。“我们部门可是最忙的部门了, 我一个人就要干3个人的活。”“我每天都要加班到9点以后才回 去,你们可别再给我加工作量了。”
1、工作分析的减员降薪功能是员工恐惧产生的 根本原因
2、测量工作负荷和强度是员工恐惧产生的现实 原因
3、工作分析面谈中,由于工作分析实施者提出 的问题不当,使员工不知如何回答,这也是 造成员工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员工恐惧对工作分析的影响 1、对工作实施过程的影响 2、对工作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3、对工作分析结果应用的影响
其次,在工作分析实施过程中和工作分析完结之后,也应及时 向员工反馈工作分析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这样员工才会有 参与感,也才会对自己参与的工作分析的实施和工作分析结果的 执行持支持态度。
第二节 动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一、动态环境的概念 动态环境: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企业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构成、 人员结构的不断变动。
四、员工恐惧的解决办法 1、让员工了解工作分析目的,参与工作分析活动 2、对员工要适当承诺,消除有关顾虑 3、工作分析活动结束后,应给员工一定的信息反 馈
“未来米粉”的承诺
• 1997年6月12日深夜,杭州未来食品公司的总经理蒋敏德 得知:四川省内江市有一位出生仅3个月的婴儿中毒死亡, 死前婴儿曾食用4个厂家生产的婴儿食品,其中一种就是 ‘未来牌营养米粉’,孩子的父母已将这几个企业投诉了。
四、孤立地进行工作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工作分析忽略了组织战略 2、工作分析未与工作流程相结合 (二)对策 1、将工作分析与组织战略结合起来 2、将工作分析与工作流程结合起来
五、过于关注工作分析结果而不重视工作分析的过程 (一)问题分析 1、认为只有工作分析的结果才能带来价值,在分析过程中浪费时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第三版)
• 萧鸣政 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工作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员工恐惧问题及其对策
引导案例
进入某公司后有点找不到北。有事,A部门说“归B部门管”,B 部门称不知道,让他找C部门。觉得有必要对岗位和责任进行梳 理,建议部门进行工作分析。经理却摇摇头告诉他,员工对此发 怵,不配合,工作分析很难进行。原因何在呢?
• 如果公司的能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告诉大家工作分析的目的; 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调查分析,并不是针对个人, 要裁员或者降薪。消除了员工的心理障碍,后面小V们的工作也 比较好做了。另外,人力资源部也需要把工作分析的执行步骤、 方法告诉大家,将流程公开,让员工心中有数。“鬼鬼祟祟”、 神神秘秘容易引起不安。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分析。
3、将工作分析的目的告知相关人士,并及时作好宣传解释工作。
三、工作分析的方法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1、工作分析方法使用不当 2、工作分析方法使用过于单一 (二)对策 1、有针对性地使用工作分析方法 2、将多种工作分析方法相结合 3、将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与现代电脑技术相结合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作分析方法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不清楚 (一)问题分析
1、为工作分析而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的目的太多太杂 3、工作分析的目的只有少数几个组织者知道,大部分分析者不清
楚,员工更是不清楚。
(二)对策
1、对工作分析的理念和操作流程、技巧等进行比较彻底的研究 2、工作分析前,对组织的结构、活动流程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
• 最后,化验结果与产品质量无关。但危机中的成功处理使 它在内江建立的分厂非常成功。
具体来说:
首先,在工作分析开始之前,应该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实施工作分析的原因; 2.工作分析小组成员组成; 3.工作分析不会对员工的就业和薪水福利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4.为什么员工提供的信息资料对工作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员工了 解了工作分析的实际情况,并且参与到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之后,才会忠于 工作分析,也才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分析小组也许应该做出书面的承诺,企业绝 对不会因工作分析的结果而解雇任何员工,决不会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也 决不会减少整个企业工作的总数。
【症状1】准备不充分 人力资源专员小V接到指示,公司在这个月将开展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部的每个成员自然成为工作分析小组成员,小V要负责 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分析。他决定先从普通的员开始,从下往上 分析,把经理摆在最后。
事实上,普通员工的态度并没有小V预期的那样配合。“工作 分析?干吗用的?你们人力资源部还真是吃饱了没事干。”资历 深厚的直接质疑小V。“哦,是不是要裁人啦?怎么突然要分析 工作了呢?”胆小者支支吾吾,疑心重重。“真抱歉,手头忙, 等过一阵再谈吧。”态度冷淡不配合的更不在少数。一周下来, 小V精疲力竭,却收获寥寥。
• 诊断:要想了解一个工作岗位到底有什么样的工作内容、工作流 程,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有怎样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工作分析小 组需要采取各种方法,了解相关信息。与员工面谈是工作分析的 重要方法之一。在面谈时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即提问要具 体、细致。像遭遇到的这样大而无当的问题是最忌讳的。因为这 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员工不安,也得不到有效信息。
(二)对策
坚持谁知情谁分析,谁合适谁承担的原则,采取专家主导、员工参 与、部门配合、领导扶持四结合方式综合解决!
步骤: 1、通过熟人聘请专家,并对专家进行考察与比较,确认其学识、
经验与成果; 2、让专家制定工作分析计划与任务说明书 3、让员工填写问卷与编写职务说明书初稿 4、让基层主管补充修改 5、让企划部和人力资源部审核 6、由专家修正审订 7、由组织领导审批
• 第三,希望内江防疫站的同志能带领他去死者的家中探访。
• 下午3点,总经理一行来到正沉浸于伤痛中的家庭,给孩 子父母鞠躬,随即取出4000元现金。遇见孩子的奶奶又 给2000元。感人肺腑的语言和承诺让这家人感到温暖: “如果是我们厂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将双倍赔偿,节哀保 重,早生贵子,我们公司将承担把你们的子女培养成大学 生的责任。”
• 处方:事前解释,明确目的假如小V所在的公司管理层决定要进 行工作分析。那么就应该在分析工作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铺 垫:成立工作分析小组,制定计划、步骤,目的。工作分析的主 要目的,通常是为了设计、制定高效运行的企业组织结构;制定 考核标准及方案,科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设计出公平合理的薪 酬福利及奖励制度方案;使得人尽其才。
• 诊断:员工对小V工作或质疑或冷淡,问题 并不在小V身上。员工对工作分析实施者态 度冷淡,有抵触情绪其实是员工对工作分 析恐惧的一种表现。
•
这个案例中,员工之所以对工作分析
产生恐惧,主要原因就是事先没有作宣传
传动员。员工不清楚工作分析的原因、流
程、目的,心里没底,自然对这项突如其
来的工作不配合,对实施者也有不信任感。
二、动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变化对动作分析实践的影响 2、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工作分析实践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3、员工能力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对工作分析实践的影响
三、动态环境的解决办法 1、年度工作分析 2、适时工作分析 3、弹性岗位说明书 以上解决方法的缺陷及改进意见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多方了解后,才知道,她的前任也做过工作分析。不但做了工作分 析,还立即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大调整。不但删减了大量的人员 和岗位,还对员工的工作量都作了调整,几乎每个人都被分配到 更多活。有了前车之鉴,大家忙不迭地夸大自己的工作量,生怕 工作分析把自己“分析掉了”。
• 诊断:工作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人力资源规划,避免浪费。所以, 之后还应该有跟进。但的前任操之过急,在工作分析后马上进行 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裁员、增加工作量,使员工对工作分析产生 了误会,并把工作分析简单地等同于裁员增效的前奏。当再次进 行工作分析时,员工自然是如临大敌,惴惴不安。
救命的地图与丧命的水图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5月,侵入法国的法西斯德国 的两支坦克军团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不到4天便完 成对著名的马其诺防线的迂回突破。与此同时,英、法、 比联军节节败退。5月23日黄昏,约40万溃退的联军被德 军的两支坦克军团围困在法国敦刻尔克附近宽10公里、长 50公里的狭小三角地带联军危在旦夕。然而,令人料想不 到的是,5月23日深夜,一纸由希特勒亲自签名的德国最 高统帅部的命令传到了德国坦克军团将军们的手中,要求 部队停止攻击。希特勒这一纸手令让英法比联军获得了3 天的宝贵时间,代号为“发动机”的大撤退行动迅速展开, 从英国征集来的850艘大小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