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观察蜗牛.

七年级科学观察蜗牛.

七年级《科学》教学案例设计(一篇)
小越镇中田云辉
一、课题
2. 1 生物与非生物第一教时观察蜗牛
二、日期
2003年12月28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放大镜使用方法,知道使用放大镜能得到大而清晰的物象;
②知道观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
③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观形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反应;
④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⑤知道研究一种生物的大致步骤。

2、技能目标
①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②能通过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实验来研究某一生物;
③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继续保持对小动物较强的好奇心、爱心和求知欲,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②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协作、分享的习惯;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①会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②对蜗牛应激性开展实验,并归纳小结;
③能依据生物和非生物的七点差别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④掌握研究一般事物的大致步骤。

2、难点:①观察蜗牛细微结构;
②归纳总结生物与非生物七点差别。

五、课程资源的准备和开发:
1、小黑板一块,一面绘蜗牛外观形态图,另一面绘制一张“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空白表格(待填);
2、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将课桌面对面重排成三纵列;
3、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①学生准备:捕捉蜗牛若干只,提前数天饲养,观察其形态、行为,从课外书籍或通过网络搜集蜗牛的相关资料待交流;
②教师准备:放大镜、盛有蔗糖溶液、米醋的烧杯各一只、镊子、棉花球、滴管、小纸条2张、10×10cm玻璃片。

六、教学预设:七、调控对策:(一)引入
八、课后反思:
本人认为在该课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新课程理念:
1、注重科学探究:
首先让学生确立科学探索大致分为提出问题,设计并展开实验,形成结论三步,其次在第二步中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表格,手脑并用展开实验,实事求是地及时记录现象。

在“观察蜗牛”这一小型探究活动中“三步走”特征明显,第二步中各要点均有体现。

2、面向全体学生
在该堂课上,人人都有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机会。

有的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有的善于笔记,有的善于语言组织……这些特长都可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由于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就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时学生的回答只讲出了一个方面,或者只有部分正确,只要教师善于鼓励,懂得尊重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树立信心,转化学习困难生。

3、鼓励交流与合作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今后工作中,交流与合作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本堂课起始,每组提一
个问题,这需要四位同学讨论;要完成实验任务,要四人分工合作;要总结出“蜗牛的感觉”需要各个组各自的研究成果;要归纳生物与非生物七点区别,需要师生共同讨论……总之,交流与合作贯穿课堂始终。

4、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课堂中,仅仅能进行两三项研究,小小蜗牛蕴藏着无穷奥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才能一一揭开。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为课外活动提供模式,指引方向。

在课外,学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或上网查询,在家人、同学帮助下完成实践活动。

在课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长,根据兴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此外,由于该堂课中学生动手实验多,回答问题多,讨论多,教学时间尚嫌不足,教师应具备全局观,合理分配时间,在提问人数、讨论时间、完成实验个数上适当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