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节日的夜晚》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节日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投影仪、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傣族的歌曲《竹林深处》,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二、歌曲学习1、初听乐曲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

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赶圩、外出,姑娘们都要带上美丽的花包头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

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青等色,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

彝族小伙子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抵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

现在火把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各种娱乐性活动,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曾有古诗这样描绘火把节之夜的美景:“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

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还会发现彩电、冰箱、拖拉机等电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

彝乡变了,但是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还在,在彝族人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2、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3、复听主题。

4、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5、完整跟录音伴奏《节日的夜晚》的教材版本来演唱,演唱形式为分组对唱。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7、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小结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瑶山乐》教学设想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在教学中,从看少数民族的生活片段导入学习,层层深入,了解瑶族地理、民俗、服饰,少数民族的人民能歌善舞等瑶族资料。

从而引导学生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瑶族舞曲》主题,把握好×××节奏型,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瑶山乐》。

2、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重、难点把握好×××节奏型,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瑶山乐》。

教具准备节奏卡片、主题旋律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听《春天来了》进入课堂,师生问好。

二、激趣发声: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听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生:火车。

请同学们站起来(模仿火车的鸣笛声U),火车从远处开来(渐强),火车开走(渐弱),用不同的调做发声练习,火车司机心情特别好,哼起了歌:(嘿哟嗬、嘿哟嗬),进行简单的声势练习。

(设计意图:结合歌曲中的前八后十六节奏趣味发声,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三、学习歌曲《瑶山乐》导语:瑶山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这首歌曲《瑶山乐》就是音乐家袁经楣用瑶族舞曲的主题写成的,你们听---。

1、初听歌曲《瑶山乐》。

2、再次听歌曲《瑶山乐》,用口型跟唱。

3、跟琴学唱歌曲。

4、学会歌曲后把第二段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

5、引导学生有表情、愉快地唱歌。

四、拓展1、分角色唱(男生唱年轻的小伙子,女生唱另一句。

)2、编创动作(男生与女生自己创编一个动作)3、用节奏为歌曲伴奏。

4、游戏活动(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歌曲,围成两个大圈进行游戏活动,尽情参与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对歌曲更为喜爱。

五、分享小结。

《老军乐队》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本首歌曲。

2、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己跟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讲解跳音。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歌!1、游戏导入。

2、做“嘴巴”操。

3、音阶练习(出示课件)。

4、用“咪”和“嘛”发声联系。

二、授新课。

介绍乐器(出示课件)1、短笛:并让学生听短笛的声音。

2、大管:让学生听声感知。

3、长号:让学生听声音感知西洋乐器。

三、播放歌曲(让学生整体感知)1、介绍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2、节奏:强弱次强弱。

3、讲解跳音:跳音在乐谱中标有三角“▼”记号的,表示唱(奏)所在音符的四分之一。

▼▼4、再次强调跳音5555要用灵巧跳跃的方法唱。

四、教师教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歌曲。

2、师教唱、学生跟唱。

3、采用多种形式:齐唱、小组唱、个人唱。

4、全班齐唱《老军乐队》。

五、创编活动1、师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再现音乐。

2、请学生分小组设计动作进行队列表演、个人表演等。

六、小结歌曲为再现的单二段式构成,再现乐句略有变化,这首歌曲节奏单纯,旋律跳进逼真地模仿管乐吹奏的声响,富有情趣地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的天性。

《小号手》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小号手》。

2、节奏训练。

3、拓展活动教材分析:《小号手》虽然没有进行曲的名字,但进行曲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表现出进行曲速度、自豪、坚定、有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1、用坚定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号手》。

2、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小号手的音乐形象,并能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氛围中,感受小号手勇敢、坚强的革命精神。

教学用具:VCD光盘,小号手的有关图片,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1、歌曲学习《小号手》。

1)、通过大屏幕图片导入歌曲。

2)、通过提问:“你们想当当小号手吗?小号手在演唱自己的歌曲时的状态应该怎样呢?”教师进行示范,来引导学生模仿小号手的形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与此同时,提示学生这首歌曲要精神抖擞的来演唱。

3)、引导学生了解小号的声音是嘹亮的,让学生模仿小号的声音,提示学生演唱小号的旋律时:的的的哒 | 的的的哒 | 的的的哒的 | 哒哒哒哒 |运用跳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4)、在最后有休止附的一句“……杀白匪”时,引导学生坚定有力的重唱。

5)、通过对前面歌曲的处理,再随伴奏完整演唱,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

2、连线、表演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唐老鸭来导入活动:“唐老鸭先生听到了大家的歌声,真好听,他要出个问题来为难为难大家。

”通过节奏x x、| x x | xxx x |xxxx xxxx | x — |与其相应的象声词:“冲啊……一、二、的的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杀”来进行连线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来模仿每个象声词的动作,然后师生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来拍打节奏,在学生中开展表演比赛,看谁模仿的更像。

3、听故事、听歌曲、谈感受。

运用奖励大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听故事。

通过听“小号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抗战时期,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啊?”来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小英雄的歌曲(VCD),比如《红星歌》,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座位上自由发挥,模仿小英雄的动作,体现他们的形象。

通过对故事、歌曲的欣赏,来引导学生谈感受,应该学习小英雄们的哪些优秀品质?4、谈歌曲,讲风格通过上面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进行曲的”含义:在队列行进中,演奏或演唱的乐曲或歌曲,这就是进行曲。

引导学生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会播放进行曲呢?”教师给予总结:运动会中有《运动员进行曲》、升旗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颁奖时有《欢迎进行曲》、平时课间操也有……。

5、歌表演“老师这里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VCD),并在欣赏的过程让学生随音乐自己随意的模仿大屏幕中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与学生一起表演,引导学生大胆表演。

先让学生评价一下教师的表演,并说说有什么特点;然后分组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及表现欲望。

最后师生进行评价、总结。

6、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个时候的表演欲望很强烈,让学生再次伴随《小号手》(动画片)的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队一队整齐的踏着音乐的节奏走出教室。

《保卫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重点)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难点)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

课件: 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

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