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5mB. 2 mC. 10 mD. 0.5m2.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为t 0,则它从a到e所用的时间为( )A. √2+12t0 B. √22t0C. (√2-1)t0 D. 2-√22t03.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s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为( )A. 1:2:3B. 5:3:1C. 1:4:9D. 3:2:14.近年来有一种测g值的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A. 8H(T2−T1)2B. 4HT22−T12C. 8HT22−T12D. H4(T2−T1)2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 AB=S 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那么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A. 1.5m/sB. 2m/sC. √5m/sD. 2.5m/s6.初速为10m/s的汽车遇紧急情况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制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均为2m/sB. 汽车在制动后第1s内的位移与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7:1C. 汽车在制动后6s内的位移为24mD. 汽车在制动后的倒数第3m、倒数第2m、最后1m内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7.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Q、N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点与从Q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长度为3m,QN长度为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 )A. 2mB. 98m C. 258m D. 3m8.如图所示,处于平直轨道上的A、B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A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B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假设A能从B旁边通过且互不影响)A. a1=a2,能相遇一次B. a1>a2,能相遇两次C. a1<a2,可能相遇一次D. a1<a2,可能相遇两次9.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0时刻,两车同时刹车,结果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车刹车后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小于90mB.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mC. 两辆车一定是在t=20s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 两辆车一定是在t=20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10.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0,在这个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0时,速度最小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0时,速度最大C.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 位置改变越来越慢11.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12.我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高速收费口,到达自动收费装置前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s的时间速度减为5m/s且收费完成,司机立即加速,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假设汽车可视为质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开始减速时距离自动收费装置110 mB. 汽车加速4 s后速度恢复到20 m/sC. 汽车从开始减速到速度恢复到20 m/s通过的总路程为125 mD. 汽车由于通过自动收费装置耽误的时间为4 s1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v时发生位移x1,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v时发生位移x2,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v)2(1x1+1x2) B. (△v)2x2−x1C. (△v)2(1x1−1x2) D. 2(△v)2x2−x114.−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又经2t时间停止,则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在减速阶段( )A. 速度变化相同B. 加速度相等C. 位移相等D. 平均速度相等15.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t−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C. 质点在1 s末速度为1.5m/sD. 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0.75m/s1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匀加速滑过s1后,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s2后停下,测得s2=2s1,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a2为( )A. 1:1B. 1:2C. 2:1D. √2:117.奥迪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35TFSI、50TFSI(每个车型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值),G值用来表现车型的整体加速度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ℎ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再乘以10.如图为某一型号的奥迪尾标,其值为50TFSI,则该型号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ℎ的时间约为( )A. 5.6sB. 6.2sC. 8.7sD. 9.5s18.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A. 2.82m/sB. 4m/sC. 6m/sD. 22m/s二、多选题19.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滑块经C时的速度为v C,则(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B. v C=6m/sC. DE=3mD.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20.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
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C.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D. 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21.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 )A.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B. 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 加速与减速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2D. 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22.关于平均速度,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 t的平均值,即v=v0+v t2B. 对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能用定义式v=st求平均速度C. 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应用上述两个公式中的任何一个D. 对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v=v0+v t2求平均速度2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若图中ΔOPQ的面积为s0,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Δs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t=t02时相遇,则Δs=s02B. 若t=t0时二者相遇,则t=2t 0时二者还会再次相遇C. 若t=t 0时二者相遇,则到二者再次相遇时乙共走了10s0D. 若t=3t02时相遇,则到这次相遇甲走了9s0424.汽车从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速度为2m/s,经过B点时速度为8m/s,AB间距离为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B. 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C. 若汽车前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1,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2,则x1<x2D. 若汽车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1,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2,则t1>t225.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而不会相撞,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有可能相遇两次B. 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可能不相遇C. 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两次D. 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26.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用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v m,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B点停止,用时仍然为t,则物体的( )A. 最大速度v m只能为2v,无论a1、a2为何值B. 最大速度v 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C. 加速度a1、a2值必须是一定的D. 加速度a1、a2必须满足1a1+1a2=t2v27.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xt−t(x为t时间内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0.5)和(−0.5,0),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28.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m,现使它们分别以大小v A=6m/s和v B=2m/s的初速度同时相向减速滑行,加速度大小a=2m/s2.取g=10m/s2.则( )A. 它们经过2s相遇B. 它们经过4s相遇C. 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8m处相遇D. 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5m处相遇29.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6s时车速为5 m/sB. t=3s时车速为零C. 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D. 前6 s内车的位移为90 m30.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忽略气球大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 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 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追上气球D. 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恰好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