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建设标准(DB37/T308-2002)
四方畜牧日期:2010-06-2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舍饲、散放式饲养奶牛场的场地、布局、建筑、废弃物减量与无害化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00头以上规模化奶牛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39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5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拴系舍饲
牛只平时在运动场逍遥运动,不能自由进出牛舍。
刷拭、挤奶、喂草、喂料操作均在牛舍内进行。
牛只在牛舍中固定床位并拴系。
3.2 散放式饲养
运动场与牛舍相通,牛舍采用密闭舍或棚舍,牛只可自由进出。
挤乳在挤乳厅进行。
在运动场四周或牛舍内设置饲槽,喂给饲草或全混日粮,挤乳时喂精料。
4 要求
4.1 建设规模
4.1.1 建场规模
奶牛场的建设应综合考虑资源、资金、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
以此为依据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
4.1.2 建筑规模
本标准所称的奶牛场建设规模划分大、中、小型,按以下标准确定。
4.2 建场条件
4.2.1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4.2.2 距离居民区、厂矿、企业、其它牧场、畜产品加工厂至少1000m以上。
4.2.3 地势高燥、平坦、易于排水;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丘陵山地建场时应选阳坡,坡度小于200;附近无污染源。
4.2.4 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的规定。
4.2.5 距离交通要道至少1000m以上距离。
4.2.6 电力供应方便,通讯基础设施良好。
4.2.7 附近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取用方便。
4.2.8 在以下地段不得建场: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严重污染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地段。
4.3 规划与布局
4.3.1 场区规划原则
建筑紧凑、节约土地,布局合理、方便生产,在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考虑到未来改造和扩建的需要。
4.3.2 规划面积
奶牛场规划面积按表2控制。
4.3.3 奶牛场分区
奶牛场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
各区功能界限明显,联系方便。
功能区间距离不小于50m,并有隔离带或隔离墙。
4.3.3.1 管理生活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包括办公设施、生活设施、与外界联系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等。
4.3.3.2 饲养区建在牛场中间位置,包括相对独立的牛舍、运动场、产房和犊牛舍等。
4.3.3.3 饲料库与饲料加工车间设在饲养区之前、办公区之后,位置应方便车辆运输。
4.3.3.4 草场设置在饲养区的侧向,以方便向牛舍运输饲草。
草场内建有青贮窖池(或青贮塔)、草垛等,有专用的通向场外的通道。
草垛距房舍应在50m以上。
4.3.3.5 散放饲养时,挤乳厅设在距牛舍较近位置,有通向场外的通道,牛乳存放间设在挤乳厅一侧。
拴系舍饲时牛乳存放间应距离饲养区较近,有通向场外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