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活动指导
1、疾病相关知识: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症状。
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
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劳力性呼吸困难。
2、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心功能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
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休息后很快缓解。
心功能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休息较长时间症状方可缓解。
心功能IV级: 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此外,6min步行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方便的用以评定慢性心衰病人运动耐力的方法。
要求病人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min步行距离小于150米,表明为重度心衰;150---425米为中度心衰;426---550米为轻度心衰。
本实验用以评价心脏的储备功能,还用来评价心衰治疗效果。
3、心理指导:
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控制情绪:根据患者病程长!心情焦虑抑郁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知识水平,指导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等,将不良情绪转移"让患者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不良情绪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积极乐观的情绪能提高应激能力,从而减少疾病发作"慢性心衰患者常年卧床,,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
4 活动指导:
过去一直认为体力活动可能会加速左室功能的恶化,因此建议心衰病人避免体力活动,而尽量卧床休息以求最大程度的减轻症状,今年来有关研究表明,运动锻炼可以减轻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和减慢心室重塑的进程,对减缓心衰病人进程有利,是一种能改善病人临床状态的辅助治疗手段。
1)指导患者限制活动的原则: I度心衰不必限制日常活动; II度心衰应避免剧烈的工作和弯腰活动,避免全天工作;III度者安静休息"鼓励患者行走,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30,以刚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不适为限度;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出现脉搏大于110次/,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有心慌!气急!心绞痛发作或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注意事项: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心绞痛、低血压、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
在症状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
运动时间
与用药时间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等危险。
避免运动中大量出汗。
患者运动时旁边应有人陪同,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