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

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

【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吉布里纳
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同时受完形主义心理学影响。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境想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
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在现代语言教学法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1.听说领先。2.反复操练,以模仿、大量实践,形成习惯,达到自动化运用。
3.以句型为中心。
4.限制母语和翻译的使用。
5.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难点,安排教学顺序。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美】奥斯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学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境。
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语言;教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的中心。
2.过分重视语言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和意义。
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从而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备注

视听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听说法和直接法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病,法国人在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短期速成教学法。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知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间的交流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而深入到科技领域,高科技的交流和介绍,需要有高层次、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来担当,原来的听说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时代呼唤并要求建立新的外语教学法,认知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理论。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备注

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又名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等
“直接”的含义:直接用外语教外语;语言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的直观手段用于教学。
【德】贝力子
【丹麦】叶斯帕森
【英】帕默
成就: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进行充分的操练。
不足:1.重口语轻阅读,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相对忽视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2.重语言形式,忽视意义,未能着重于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被世界广泛运用的教学法。
2.对外语教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外语教学法的科学性。
不足:
1.夸大了外语课的政治作用,把外语课视为母语课的补充和附属,知识学习者口语能力低下。
2.走向直接法的另一极端,重视外语知识和理论而忽视其工具作用。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备注

功能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欧共体的成立要求外语教学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非语言结构的掌握。
【英】韦斯特
【英】艾克斯利
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注意句子(非孤立的词)教学。
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结。
1.直接联系的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3.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以语言的意念、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成就:
1.重视培养交际能力。
2.强调交际的目的,对学习者的错误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3.重视专业外语教学,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足:
1.语言功能和意念范畴难以界定。
2.语言功能和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存在问题。
3.对错误的宽容态度未必有益。
功能法是一个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学法体系,它的提出大大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以往从未受到重视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研究,促使人们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和教学。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作业——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备注

语法翻译法
最早是中世纪欧洲人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又名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 。
【德】奥朗多弗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从教学内容看,主要是系统讲授语法规则;
从教学手段看,主要是通过母语、外语翻译。
优点:
1.历史悠久,奠定了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重视语法教学。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缺点:
1.过分强调语法学习;
2.过分依赖母语;
3.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略了口语教学。
语法—翻译法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但它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在发挥着作用,它的合理内核,影响了后起的一些教学法。其局限是历史的局限,它自身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2.语言学理论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外语的思维物质外壳是母语,因此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前提。
3.心理学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
1.用母语讲解外语。
2.实践要有理论指导。
3.理解地模仿。
4.文字为基础,四会并重。
5.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成就:
1.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备注

听说法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
又名陆军法、口语法、结构法。与直接法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美】弗里斯
【美】拉多
又名意念法、功能意念法、交际法。
【荷兰】范埃克
【英】亚历山大
【英】威多森
语言学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海姆斯的“交际能力”,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等。
心理学理论基础:功能派。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2.偏重感性,忽视理性,忽视了对语言的理性认识,忽视母语和翻译有用的一面。
直接法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教学法流派,它的兴起是外语教学史上的一场改革,对外语教学从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起了关键的作用。直接法开辟了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
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
成就:
1.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
不足:
1.把儿童学习母语和成人学习外语混为一谈,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7.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录音、语言实验室、视听设备)。
听说领先、句型操练、对比分析。只有对比分析为直接法所无。
成就:
1.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外语教学的发展。
2.它重视听说训练,强调实践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句型作为教学核心。
4.产生大批优秀听说教材。
不足:
1.过分强调机械操练,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机械主义语言学。(相信所有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
心理学(官能心理学。即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
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产生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基本特征
评价
备注

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苏联外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少,教育界重视教育-教养作用,因此对直接法持批判态度,而更多地从语法翻译法撷取养料。
苏联外语实践家、语法家
1.教育学理论基础:外语学习目的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更深刻地认识母语,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
成就: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来,首先创立了对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成年人在本国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及规律)。
不足:缺少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它理论基础还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大教学法体系的对立。60年代发展成为认知法(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和听说法的对立。认知法吸收了两派的某些优点,做出了平衡、调和的努力,但它还是更接近语法—翻译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