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单位:学员五旅三队姓名:刘天林学号:20152063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
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
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
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1]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
”[4]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
”[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
”[6]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
”[7]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
”[8](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
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
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 [9]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
[10]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11]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
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
[12]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
2011 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
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
”[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
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
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
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
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