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固有免疫(本科)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固有免疫(本科)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固有免疫的概述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是 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生而具有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其作用 迅速、广泛而无特异性,亦称天然免疫 或非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的特点及意义
天然免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提供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诱导细胞因子表达: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如巨噬细胞、补体等
天然免疫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强度
* 抗原被补体活化片段C3d包被 同时与BCR和CD21(CR2) 结合 B细胞对抗原产生应答的阈值 B细胞对TD-Ag应答强度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ion molecular pattern,PAMP)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ion molecular pattern,PAMP
PAMP: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 (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 守的分子结构,其可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 识别。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授课教师:杨敬宁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特点和组分; 固有免 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熟悉 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了解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抗原异物刺激 机体 产生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清除
教学内容
3.CD14 :识别LPS/LBP复合物
Toll样受体(TLR)
类型: 所致效应为:
1.介导吞噬细胞黏附和调理 2.激活APC,促进其成熟,参与特异性免 疫应答的启动 3.活化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与炎症性相关 疾病有关
各种TLR及其相应配体
肽聚糖、磷壁酸(G+) 细菌脂多糖
母菌)
注意:
蜂毒、造影剂、万古 霉素等可使其脱颗粒, 引起类过敏反应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二)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固有免疫的识别方式-模式识别
通过PRR识别
模式识别受体
PAMP或DAMP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 危险因素 激活APC,促进表达B7 B7/CD28提供共刺激信号 T细胞活化的阈值
天然免疫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PRR
识别不同PAMP而被激活 表达不同细胞因子谱 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亚群
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抗肿瘤 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参与免疫病理:肿瘤、移植排斥、炎性疾病
小结与思考题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其组成? 简述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a. PRR识别PAMP,具有非特异性与泛特异性 b. 无clone性扩增 c. 迅速产生效应 d. 维持时间短、无免疫记忆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0~4h
屏障、补体、吞噬细胞、细胞因子,菌少则愈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4 ~96h
炎症加强、发热、急性期反应、B1、 T、NKT
(二)、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防御素 (defensin)
非特异性效应的多肽,人中有 α-防御素β-防御素;作用为杀 伤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的病毒。
补体系统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细胞因子
趋化作用、杀伤病毒及肿瘤细胞
溶菌酶
水解细菌、激活补体、促MØ吞噬
其他效应因子 氧自由基、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
特点 *出生时具有,遗传决定 *作用出现早 *非特异作用,作用范围广 *无免疫记忆性 意义 构成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并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机械阻挡作用 分泌物的化学杀抑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竞争抑制作用
1、较少多样性 2、非克隆性表达 3、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
PRR
膜型 分泌型
肽聚糖
Toll样受体(TLR)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磷壁酸 脂蛋白 酵母多糖 LPS
MBL C-反应蛋白
双链RNA 非甲基化CpG 甘露糖残基
脂多糖结合蛋白
HSP 磷脂酰丝氨酸
PAMP/DAMP
几类重要的PRR
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激活补体或发挥调理作用
2、巨噬细胞表面的PRR
3、Toll样受体(TLR)
巨噬细胞表面的PRR
又称为内吞型PRR,包括:
1 .甘露糖受体
2. 清道夫受体(SR,scavenger receptor )
识别: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LPS,磷壁酸等阴离子聚 合体,也可识别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膜外的磷脂酰丝 氨酸。 功能:它们参与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同时也对丧 失唾液酸的衰老红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清除
(三)、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γδT细胞 B1-B细胞 肥大细胞 NK1.1+T细胞
吞噬细胞
单核吞噬 单核细胞 细胞系统 吞噬细胞 (MPS)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分布:邻近血管、 神经、和腺体,易遭 遇入侵的病原体
在LPS、C3a、 C5a作用下→释放生 物活性介质→发挥趋 化、激活补体和致炎 效应
2、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血-胎屏障 血-胸腺屏障
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保护胸腺免受干扰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脑毛细
绒毛膜
血 流
血管 脑 星形胶 脊 质细胞 液 神经细胞
母 胎 滋养层 体 儿 子宫 血 血 内膜
营养
营养物质
物质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 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 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 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
血-胎屏障由母体 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 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所构成。
血-胸腺屏障
由下列结构组成: 1.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完整的紧 密连接;2.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3.血管 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用:
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 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 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PAMP的特征有:
1、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
2、为微生物生存和致病性所必需
3、宿主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PRR是一类主要表达在天然免疫细胞表
面或体液中、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 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PRR的特征有:
特异性免疫
❖ 后天获得
❖ 感染后4-5天后才生成 效应细胞
❖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 专一;经克隆扩增和分 化成为效应细胞,发挥 免疫效应
❖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 长
❖ 参与细胞:αβT细胞、 B-2细胞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抗肿瘤 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参与免疫病理:肿瘤、移植排斥、炎性疾病
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96以后
M、DC激活(提呈抗原、表达协同刺激 分子)、迁入外周免疫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
❖ 出生时具有
❖ 在免疫的早期起作用
❖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 谱较广;不经克隆扩增 和分化即可发挥作用
❖ 不产生免疫记忆,作用 时间短
❖ 参与细胞:粘膜和上皮 细胞、吞噬细胞、NK细 胞、 γδT细胞、B-1B 细胞
LPS(G-) 磷壁酸(G+) RSV F蛋白 dsDNA
鞭毛 蛋白
非甲基化 CpGDNA
TLR6
TLR2
TLR1 CD14
TLR4 TLR3
MD2
TLR5
TLR9
识别特点
非特异性或泛特异性 模式识别 识别受体分布广泛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一)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二)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