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 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酸性粒细胞 碱性粒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一)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
作用——细胞免疫,T细胞是胸腺依赖性 淋巴细胞的简称。
——TCR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 ——自身耐受
T细胞的发育
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
–在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转变为淋巴 样前体细胞,然后进入胸腺皮质向髓质移 动,最后到达髓质而成为成熟的T淋巴细 胞。
第一节 抗原提呈(递呈)细胞的种类
一、树突状细胞DC
1、起源与类型:不清楚,两发育途径
1)髓样树突细胞
2)淋巴样树突细胞
2、膜分子(标志)
高表达MHC、CD80、ICAM-1、
热
休克蛋白等
树突状细胞
• 3、生物学作用
1)抗原提呈(最强):比巨噬细胞强 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2)辅佐作用:对T细胞(激活初始T cell)、 B细胞的发育、成熟、活化、增殖、分 化均产生重要影响。
抗原 MHC-I CD8+T细胞
细胞
外源性和内源性
抗原提呈途径比较示意图
病毒
AgC- Ⅱ类分子
MHC-Ⅰ类分子
感染细胞合成 的病毒蛋白
内质网
内体/溶酶体
M ⅡC
TAP 蛋白酶体
MHC-Ⅱ类分子
明确2个概念
• APC将抗原分子降解为一定大小的多肽片 段,称为抗原处理或抗原加工(antigen processing)
• CD3:A、存在于所有T细胞上。 B、负责传导TCR结合抗原的信号
TCR (T cell receptor):
T细胞抗原受体,与抗体类似,具有多 样性和识别抗原的特异性。
TCR 、链 TCR 、链
主要的T细胞(90%以上位于 外周血)
主要位于粘膜和皮下组织,无 需APC 不与MHC分子结合。
吞噬小体
溶酶体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内体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抗原肽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APC
MHCII 抗原肽
CD4+T细胞
• 能结合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MHC的继续发 育
• 不能结合MHC的凋亡
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
• 能识别APC自身MHC的凋亡
获得自身耐受
• 不能识别APC自身MHC的继续发育
T
B
T细胞在胸腺内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
细 胞 和 细 胞 的 发 育 过 程 :
T细胞的表面标志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 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 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 并产生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 T细胞的重要依据。
抗原提呈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抗原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抗原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吞噬小体
APC
抗原提呈及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 (一)抗原的加工处理 • 1、外源性抗原
• 将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结合成肽-MHC-II 分子复合体,并表达在细胞表面递呈给 TCR识别和结合,称为抗原呈递(antigen presenting)
第二节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B淋巴细胞
• T淋巴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 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胞质溶胶途径或 MHC-I类途径)
• 内源性蛋白降解 • 在靶C内(如病毒感染C、肿瘤C) • 内源性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蛋白→在
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抗原肽 -MHCⅠ → 表达于靶C表面→提呈给CD8+T细 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
MHC-I途径
第八章 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 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作用 •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
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B细胞
非专职 内皮细胞、上皮 细胞等
Vα、Vβ决定 TCR特异性
在胸腺中经历了双阴性和双 阳性过程的发育,进一步进行阳性 选择,发育成CD4+或CD8+单阳性细 胞,能结合MHCI、MHCII分子,不能 结合的T细胞被清除。
阴性选择:能识别自身肽MHCI(MHCII)的T细胞被清除,留下 对自身肽不识别的T细胞。
阳性选择
• 形成TCR
地点:在胸腺
• CD双阴变单阳
T细胞表面标志 T细胞表面受体
• 1)T细胞受体(TCR) 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 受体,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TCR与 CD3分子非共价结合→TCR-CD3复合物—T细胞识 别Ag和转导信号的主要标志
• TCR:A、双肽链,分为TCRαβ和TCRγδ B、能特异性地识别MHC:抗原肽复合物
3)诱导免疫耐受
CD34+
pLDC
LDC
淋巴样干细胞
Mo
MDC Mφ
髓样干细胞
pMDC
MDC
LC CD1+CD14- pDC
DC可能的发育分化途径
二、单核/巨噬细胞
• 膜分子:MHC、多种黏附因子、Fc受体 • 作用: 抗原提呈(在递呈病原微生物抗原中功能最活
跃)仅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 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Fc受体) 炎症调节
内源性抗原:在某些细胞内合成的抗原, 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
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
APC的分类
• 专职:树突状C、巨噬C(Mφ)、B细胞。 • 兼职:内皮C、上皮C和激活的T细胞
其中 DC:抗原提呈能力最强,体液免疫启动者。
Mφ: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和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功能
损伤修复
多能干细胞
IL-3
单
G-CSF
髓样干细胞
核
GM-CSF
M-CSF GM-CSF
巨
单核细胞
噬
细
穿越内皮
胞
细胞单层
的
发
巨噬细胞
育
巨噬细胞的分布
肝:库普弗细胞 皮肤:朗格汉斯细胞 骨骼:破骨细胞 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
血液单核细胞
其他组织、器官的巨噬细胞
第2节 抗原提呈及其机制
外源性抗原:来源于APC外的抗原,如 被其吞噬的细胞,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