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卷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必考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模.棱摹.拟落寞. r r、、¥、/—顶礼膜.拜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D.搁.浅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一丘之貉.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________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_______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_______ 着饱满的生气。
A. 监测私自充斥B.监控擅自充斥C.监测擅自充溢D.监控私自充溢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的出口棉布受各国顾客欢迎。
B .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准。
C .一辆越野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疾驰。
D .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文言文阅读。
蛴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囋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弓I 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 吾为物所苦,亟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蚊如蝇,禾熾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 吾血者耶?尔不谨, 蹇帷而放之人。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 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 ,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 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 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絪緼二气, 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 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 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若其踪, 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 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可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 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 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 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 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 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注1 :①翣(sh a ):扇子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赋形受质.质:资质 B .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 C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 D .乘其同类之间而陵 之 陵:欺凌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7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帷中B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C .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D .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形式, 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 .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 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 .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入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 •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 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又批判了忽视异类 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每题3分) (1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3分)译文:A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B•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人。
C .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其孰能讥之乎D .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 译文:(3 )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 3分) 译文: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4分) 1 1.根据所提示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关课文的原句。
(6分)[四选三](1)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荀况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 说》 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 “是故(3)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安古《登飞来峰》)(4)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必考)(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 虽然达到了逼真、 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
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
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 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 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 感受的 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
如陆龟蒙《白莲》云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 ”,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
钟嵘《诗品》中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
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 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
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
”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
"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得意忘象”之趣。
如从形貌之似 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犊还珠之讥。
如司 空图所云: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
”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 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 ’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 境外生境”。
境外生境”者,于 物境”之外生出 意境”也。
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 古人。
故司马光云: 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 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 将自身情感托之于 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这已是 “移情作用 ”的表现,已经不完全 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
在 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 “兴者托事于物 ”,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 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 “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 ”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 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
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
寄意的深隐,以造成 情味的隽永。
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露湿秋香满池岸,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九日枝枝近鬓毛。
由来不羡瓦松咼。
(2分)10.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12 .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 .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 .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 •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 •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13 •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 •'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