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陶瓷艺术讲解

中国陶瓷艺术讲解


第四节 制瓷技术的成熟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渡,出现 了真正的瓷器。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30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汉代瓷器以青瓷和黑瓷为主,青瓷所占比例很大,
黑瓷较少。青瓷和黑瓷的呈色剂都是铁,釉料中含 铁量低于3%时烧成青瓷,釉料含铁量在4%-9%时 烧出黑瓷。
第一节 青瓷窑
北方 汝窑 1、窑址 2、蟹爪纹
汝窑盘
官窑
1、北宋窑址未发现,南宋窑址在杭州市乌龟 山。
2、紫口铁足。
南宋官窑天青釉罐 南宋官窑青釉碗
南方 龙泉窑(哥窑、弟窑 )
哥窑 1、窑址 2、开片 天然的残缺美(冰裂纹、鱼
子纹、百圾碎、金丝鉄线)
弟窑 1、粉青、梅子青 2、出筋
梅子青诸葛碗
弟窑 粉青釉凤耳瓶
第二节 白瓷
定窑 1、窑址 2、扣烧技术 3、芒口 4、扣器
磁州窑 白地黑花剔刻装饰
定窑
宋代定窑孩儿枕
定窑印花缠枝 牡丹菊瓣盘
第三节 变色釉 北方 钧窑
钧窑玫瑰紫葵花盘
第四节 黑瓷窑 建窑
兔毫 油滴 鹧鸪斑
吉州窑 玳瑁釉 剪纸装饰
主要是指距今1万8千年前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原始思维 是相对于现代思维的一种思想认识方法, 主要特点在于受自然神论的影响,物我不分,所以长 于整体的把握事物。加上没有书面语言,不能对认识 的对象做明确的分节。
山顶洞人装饰品想像图
小石珠、赤铁矿染色等证明他们对形式美的若干规律 有了初步的认识,证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原始先民已 在有意识的装饰自己,表达其原始的思维活动,这一 点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代表作 蛙形水盂、熊形或狮形灯、
四、纹饰 鸡头壶和莲花尊(造型艺术性最高)
南朝·莲瓣纹鸡首壶
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
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
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遍以莲花 为装饰,这些现象说明从商周开始的以动物纹样为 主的装饰题材至此正在逐渐过渡到以植物纹样为中 心的历史阶段,同时反映了佛教题材对装饰艺术的 影响。
吉州窑
吉州窑
磁州窑
建窑
耀州窑
第五节 器形 釉色 手法 图案
宋瓷的美
第七章 元代陶瓷
元代的陶瓷最重要的是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 釉下彩: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的发明是元代
陶瓷最突出的成就。 大件器皿多
第一节 卵白釉与影青瓷
自北齐后,中国瓷器开始分为青白两大体系并驾齐 驱发展者。
第五章 隋唐陶瓷工艺
走向繁荣时期
背景分析:多民族的文化交流 各民族文化都以一种新的气象更加融合在一起,形成 了所谓的大唐气象
第一节 隋代陶瓷
工艺不见显著的变化 护胎釉的使用(化装土)
第二节 唐代陶瓷 南青北白
青瓷、白瓷、唐三彩 一、南青北白 我国古代制瓷艺术形成了青和白两个大的系统 青瓷的代表产地是越州,白瓷的代表产地是邢州。

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原
始时期的主要标志。因为它的出现,标明了新石器
时代的开始,是人类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
第一节、彩陶
一、制作方法 将陶土过滤清洗,加以细砂与石粉末.因陶土含 铁,烧成后呈黄色或红色,再涂上天然的原料, 最后把表面呀磨亮.
几种制陶方法
手捏法 盘筑法 轮制法
南朝 青瓷莲花纹盘
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 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 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 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 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 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 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 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 水禽、莲池游鱼等。
1、邢窑 窑址至今尚未确定。
唐代以后没有进一步 的发展,北宋时代白 瓷的中心是定州。
2、越窑 中唐之后的饮茶之风盛兴 朝廷对青瓷的需求量增大
晚唐时期,形成了以浙江余姚为中心的瓷区。
唐代越窑青瓷之为陶瓷工艺上的大进步也在于“长 石釉”烧制的成功。
(瓷釉中必须含有的矽酸,或利用植物的灰,或利用石英、长石。成功地 利用长石可以克服釉汁不匀的缺点,而产生细润光柔的效果)。
团窠:明显受外 来影响的团窠纹 样,团窠中有成对 的动物,团窠四周 是连珠,锦绫中的 “绫阳公样”可 以作为代表。那 是受波斯萨珊王 朝的纹样影响。
第六章 宋瓷
炉火纯青的瓷器时代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巅峰时期, 尤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著称
青瓷生产中心由上林湖的越窑移至北方,移到 浙江南部的龙泉县。
汉代瓷器
汉代瓷器特点:广口 圆腹 平底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陶瓷的发展
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环节
背景分析: 1、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分裂与对峙 2、中外文化的冲撞和汇合
儒家思想的动摇带来两个思想界的变化 • 玄学之风: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显示人的自觉意识, 突出个人的存在价值 • 佛教盛行:众生皆苦,万事万物 皆在苦海中轮回, 重视因果报应,寄希望于未来。
商后期白陶雷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水器














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原始青瓷鸟盖罐(西周)
所谓“原始青 瓷”,因当时制 瓷处于初创阶段, 产品还带有原始 性故名。在制作 上虽已用高岭土 为胎,但胎泥不 纯,淘洗不精, 施釉不匀,造型 纹饰单一,存在 诸多缺陷,看上 去古朴而又不精, 原始状特明显。
说唱俑
第三节 铅釉陶
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 等色,绿釉较为流行,在釉料里加入铅,加上少许 的氧化,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是後 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北方釉陶——铅釉——软釉 南方釉陶——青釉——硬釉
兽形灰陶
背景分析
第三章
秦汉陶瓷
陶瓷史上重要阶段
个人(中央集权王朝)因素对美术的影响
以灰陶为主,硬陶 (又称几何印纹陶)、釉陶 、 彩绘陶继续流行。
青瓷:先秦创烧,东汉末年成熟
【东汉 高99厘米,1976年安徽省涡阳县大王店出土。这件陶戏楼分四层, 上层是鼓楼,第二层是舞台。舞台又分前台和后台,有上、下场门。前台
北 朝
青 釉 仰 覆 莲 花 尊
六朝 青釉盏、托
隋 莲花纹青瓷盘
卷草纹
第二节 北方白瓷创烧
白瓷创烧于北朝晚期的北齐。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有了白瓷才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 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 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釉料
由石英土和黏土配置而成
先秦的制陶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 展的。
商代制陶以灰陶为主,器型有尊、罐、瓮、豆、碗、 盂等。多绳纹和瓦纹。
商代后期灰陶地位相对降低,多做日常生活用品, 渐渐粗糙简陋。
商代的刻纹白陶和原始青瓷的创烧是这一时期两大 突出成就。
商代开始生产建筑用陶,西周开始大量生产。
中国工艺美术史
陶瓷篇
前言
一、什么是美术 二、什么是工艺美术 三、工艺美术的门类
第一章 原始陶器
——陶器的起源
背景分析 中国美术的历史源头——史前社会 旧石器时代
已经有意识的装饰自己,表达原始的思维活动
新石器时期 史前美术清晰印象的主要来源
要了解造型艺术历史, 就必须研究打制石器 的造型和发展。旧石 器时代早期的先人们 还是从实用生产的要 求出发,对造型样式 有了一定的认识,初 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 艺术。
二、唐三彩
1、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作为明器使用。 2、以黄、褐、绿色为主。 3、产地以洛阳、长安为主。 4、其工艺水平反映了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现象 。
五人骑驼
大侍女俑
【宝相花】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 朵(主要以荷花为蓝本)、花苞、花叶加以理想化的加工组 合,变成一种以花苞为中心、花瓣向四周多层放射的大朵花 冠,有丰满雍容的美感。多呈左右对称形,是主观想像的产 物。宝相花纹样首见于唐代的佛教题材绘画中,后来渐渐流 行于织锦、铜镜及瓷器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
陶 鬹
龙 山 文 化
第三节、拟形陶雕塑
指有动物或者人物外形的陶制容器.提供了当 时雕塑发展的状况.
兽 形 提大 梁汶 陶口 器文

人 头 形 彩 陶 瓶
红山文化—泥塑女神头像
第四节 彩陶上的装饰画
彩陶装饰画 内容有动物形象、植 物形象和人的形象。
鹳鱼石斧纹彩陶缸 仰韶文化 庙底沟型
第二章 先秦陶器
陶的拓展和瓷的诞生
背景分析: 文明的出现
文明的三个标志 城市------------政治 青铜器----------生产水平 文字------------记录 书写
陶器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瓷器由瓷土烧制而成。介 于二者之间的是炻器。
高岭土
高嶺一詞源自江西景德鎮東北的高嶺村出產可以製瓷的白色粘土而得名。 硬度2~2.5,比重2.60~2.63,白色,觸感光滑或油狀,具有可塑性。含鐵 含量極少,氧化燒結呈乳白色,還原燒結後呈白色 。陶土含鐵量多氧化燒 結呈鐵紅色或淺咖啡色,還原燒結後呈深咖啡色。
二、代表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此外还有红山文化 青莲岗文化 屈家岭文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