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 144-6-3高血压病

病理学 144-6-3高血压病

第三节 高血压
1
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 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8.4kPa,舒张压 ≥12kPa)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 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 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2
3
概况
分类:体征---原发性和继发性 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南部 年龄:中、老年人,慢性经过
29
2)脑软化(softening of brain)
概念:由于细、小动脉痉挛,硬化,可致其供 养区域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梗死,继而坏死组 织液化,形成质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多数小 软化灶(微梗死灶) (microinfarct)
30
3)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最严重,最致命的合并症
33
(二)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病)
34
良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人群 中老年
中青年
病程 长缓慢进展 短进展迅速
病变 细小A痉挛 增生性小A硬化
硬化
坏死性细小A炎
部位 心,脑,肾,视网膜 肾,心,脑
预后 多,较好 差,多于1年内死亡
死因 心衰,脑出血,肾衰;肾衰/尿毒症,脑出血
35
NE: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cm~2cm,乳头肌和肉 柱明显增粗
LM:心肌细胞增粗、变长,核肥大、深染。
22
23
24
(2)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primary granular atrophy of the kidney)
NE:双侧对称性、弥漫性
体积缩小,质硬,表面红色细颗粒 切面---肾皮质变薄(2mm),皮髓质分界不清,叶 间动脉和弓形动脉哆开
(2)肌型小A硬化
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中膜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增生,内弹力膜分裂,中膜平滑肌细 胞肥大和增生
19
(3)大动脉硬化
20
3.内脏病变期
21
(1)心脏: 左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
代偿期
(向心性肥大) concentric hypertrophy 失代偿期
(离心性肥大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或肌原性扩 张)
部位:内囊、基底节 形态:出血灶内脑组织完全被破坏,形成囊腔,其
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凝血块。破入侧脑室。 病因:脑细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脆破裂
血管壁弹性+微梗死灶微动脉瘤破裂 临表:据出血量,部位而异 结局:小吸收;大血肿,囊腔
31
脑出血
32
4)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
眼底镜: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中期血管 迂曲,变细而苍白,反光增强,有动、静脉交 叉压迫现象;晚期或严重者视乳头发生水肿, 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25
26
LM:肾实质萎缩;
健存肾单位肥大,扩张;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肾细、小动脉硬化 慢性炎细胞浸润
27
28
(3)脑 1)高血压脑病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概念:由于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致血 压骤升,引起以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临表:颅内高压,意识模糊,视力障碍
(一)良性高血压(概况)
年龄:中老年 结局:死于心脑病变
11
病理变化(3期)
1.机能紊乱期 2.动脉系统病变期 3.内脏病变期
12Βιβλιοθήκη 1.机能紊乱期病变: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临表:血压间断性升高,波动
13
2.动脉系统病变期
临表:血压持续升高 左室轻度肥大
14
(1)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细动脉:中膜仅12层SMC或1mm的最小A
15
病变
细A玻变(肾的入球A和视网膜A) 管腔狭窄,内皮下间隙区/管壁 增厚,均质状,红染
16
成因
细动脉反复痉挛EC受损EC,GBM通透 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间隙 EC,SMC 分泌ECM(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 细动脉玻 璃样变细动脉硬化。
17
18
8
(二)发病机制:
9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缓进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 (二)恶性高血压(mailgnant hypertension)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10
4
我国的发病情况
1958年 5.11% 1979年 7.73% 1991年 11.2% 2007年 11.88% 目前 35岁-74岁 27% 目前有高血压病人1.6亿
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6
7
(一)发病因素:不清
1.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后天因素 2. 环境因素 (1)饮食因素:Na+,Ca++ (2)社会心理因素:紧张 (3)神经内分泌因素
相关主题